地名:水觀鎮 | 隸屬:閬中市 |
區劃代碼:511381120 | 代碼前6位:51138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R |
長途區號:0817 | 郵政編碼:637400 |
轄區面積:約77.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9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水觀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水觀社區居委會村距閬中城區28公里,位于水觀場,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96畝。全村有農戶426戶1245人,居民戶口2169戶3027人…[詳細] |
福星社區 | ~002 | 村莊 | 福星社區位于水觀鎮福星場,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287人,轄居民小組9個,主要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轄區內道路硬化已達到80%以上,曾先后獲得先…[詳細] |
老象庵社區 | ~003 | 村莊 | 老象庵社區位于水觀鎮東大門,距鎮10公里,幅員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2712人,主要產業“蠶桑、生豬、肉牛養殖”,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硬化通村水泥路1…[詳細] |
永安寺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永安寺村位于水觀鎮東南部,距場鎮4.5公里,幅員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2648人,主要產業種植水稻、玉米,生豬養殖,基礎設施建設較好,通村水泥路8.…[詳細] |
老山寨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老山寨村由原三清廟村、龍家溝村、老山寨村合并而成。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2423人,主要產業以水稻、玉米種植為主,全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好,通村水泥…[詳細] |
金鼎觀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金鼎觀村位于水觀鎮西南部,人口2713人,本村主要產業是養殖業和糧油產業,全村通村水泥硬化路和油路28.5公里,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480畝,整治2口小…[詳細] |
燕子山村 | ~215 | 村莊 | 燕子山村位于水觀鎮東部,由原燕子山村和原射洪廟村合并而成,幅員面積11平方公里,全村10個生產小組,人口4485人,土地面積7238.5畝。主要產業以…[詳細] |
黃龍灘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黃龍灘村地處閬中東南部,距閬中市城區47公里,距水觀鎮12公里,幅圓面積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606畝,地形以淺丘為主,農業發展以種、養殖業為主…[詳細] |
永通村 | ~228 | 村莊 | 永通村位于水觀鎮東南部,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轄區人口2365人,本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發展生豬、小家禽養殖,基礎設施變化明顯,全村通村水泥…[詳細] |
紅石橋村 | ~229 | 村莊 | 紅石橋村位于閬中市的東南面,距城區37公里,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與南部縣楠木鎮的中心場村、水觀鎮永通村、水觀鎮金鼎觀村和水觀鎮金龜庵村接壤,有一定…[詳細] |
金龜庵村 | ~233 | 村莊 | 金龜庵村現有人口3487人,幅原面積10平方公里。主要產業建設:1.整改山平塘12口、建提灌站2座、修村社道路60公里、建產業園2個。2026年被評為…[詳細] |
黑土地村 | ~235 | 村莊 | 黑土地村位于水觀北部,人口3085人,黨員96人,村常職干部6人,共7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12畝,村上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為主,基礎設施建設完好…[詳細] |
地名由來:
水觀鎮因境內有一口水觀音井而得名。
基本介紹:
水觀鎮,地處閬中市南端,東與儀隴縣土門鎮接壤,南與南部縣接壤,西與洪山鎮接壤,北接金埡鎮,距閬中市城區35千米,區域總面積77.7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水觀鎮戶籍人口為36684人。
閬(中)儀(隴)公路過境。轄水觀、龍家溝、永安寺、黃村溝、廟神觀、三清廟、老山寨、魯家庵、龔家橋、紅巖、金鼎觀、獨柏樹、射紅廟、紅廟子、燕子山、九大梯、老象庵、高觀橋、黃龍灘、白衣庵、察家嘴、仰家坪、魯家壩、趙家山、倒石橋、莊子溝、閬中埡27個村委會和水觀鎮1個居委會。鎮辦企業有釀酒廠、農副產品加工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兼產林、桐、桑、果、白蠟。養殖生豬、家禽、蠶。唐建永安寺(省文物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水觀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水觀鄉。
1950年,水觀鄉分為水觀鄉、黃泥鄉2鄉。
1952年,黃泥鄉并入水觀鄉。
1958年,水觀鄉改為水觀公社。
1967年,水觀公社更名東方紅公社。
1971年,東方紅公社更名水觀公社。
1984年,由水觀公社改為水觀鄉。
1992年,梅溪、盤馬、寶臺3鄉并入,由水觀鄉改為水觀鎮。
1994年,水觀鎮析置福星、寶臺2鄉。
1996年,析置盤馬鄉。
2005年8月,盤馬鄉并入水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