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公鎮 | 隸屬:昭化區 |
區劃代碼:510811105 | 代碼前6位:51081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H |
長途區號:0839 | 郵政編碼:628021 |
轄區面積:約4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4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軍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紅軍山景區位于該社區,社區以景區為名。2003年成立太公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年由太公社區居民委員會更名為紅軍山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黃龍社區 | ~002 | 鄉中心區 | 為黃龍鎮政府駐地,故名黃龍社區。2011年命名為黃龍鄉社區居民委員會,2020年更名為黃龍社區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玄貞村 | ~201 | 村莊 | 玄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紅衛村 | ~202 | 村莊 | 寓指保衛紅色政權,一心向黨之意得村名。原屬廣元縣新場區新場公社管轄,原名解放大隊,1967年復劃歸太公公社管轄,更名為紅衛大隊,1983年12月更名紅…[詳細] |
學堂村 | ~203 | 村莊 | 因境內曾建有學堂而得村名。1951年建立五星村農民協會,1951年改名五星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改名五星大隊,1983年12月更名為學堂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場埃村 | ~204 | 村莊 | 該村靠近太公場鎮而得村名。1950年建立和平村農民協會,1951年建和平村,1958年名和平大隊,1983年12月復名場埃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太公嶺村 | ~206 | 村莊 | 此村境內山嶺上有一寺廟,內供姜子牙(姜太公),遂以太公嶺為村名。…[詳細] |
雙廟村 | ~207 | 村莊 | 此村建有兩座寺廟,遂以雙廟為村名。1950年建八一村農民協會,1951年建八一村,1956年建八一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改為和平大隊,1983年1…[詳細] |
白頭村 | ~209 | 村莊 | 白頭嘴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白頭為名。…[詳細] |
張家村 | ~211 | 村莊 | 原為張家鄉政府駐地,村以原政府名而得名。…[詳細] |
水磨村 | ~212 | 村莊 | 水磨房曾建于此村,遂借建筑名為村名。1950年代設立,1958年更名抗美大隊,1984年恢復水磨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高照村 | ~213 | 村莊 | 村內建有高照觀,遂借觀名為村名。1950年設立,1958年更名援越大隊,1984年恢復高照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雙龍村村民委員會劃歸高照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太平村 | ~214 | 村莊 | 太平場位于此村,遂借太平為村名。1950年設立,1958年更名為更生大隊,文革時期稱象鼻大隊,1984年恢復太平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普照村村民委員…[詳細] |
黃金村 | ~215 | 村莊 | 黃金口位于此村,遂借其名“黃金”為村名。…[詳細] |
回龍村 | ~216 | 村莊 | 此村建有回龍廟,遂借寺名為村名。1956年屬張家鄉太平社,1961年稱向陽大隊,1981年改為回龍大隊,1983年改為回龍村村民委員會,2020年將雷…[詳細] |
地名由來:
以駐地太公寺得名。
基本介紹:
廣元市元壩區轄鎮。1933年建永寧鋪區太公鄉。1951年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距區府32公里。面積43.5平方公里,人口0.9萬。212國道過境。轄太公嶺、大樹、紅衛、學堂、玄真、長巖、雙廟、珠珍、白頭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糧油加工廠、釀酒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兼養豬。特產黑木耳、黃花、杜仲。
歷史沿革:
1933年2月,紅四方面軍建太公寺鄉蘇維埃政權,屬永寧鋪蘇區。
同年8月在境內建馬鞍山鄉蘇維埃,屬梅樹鋪蘇區,以駐地馬鞍山命名,轄象鼻、廟兒頂2個村蘇維埃。
1935年紅四方面軍兩渡嘉陵江后,鄉蘇維埃廢,同年設太公聯保辦事處。
1940年置太公鄉公所。
1941年并入黃龍鄉。
1951年分黃龍鄉東南境置太公鄉人民政府,屬昭化縣虎跳區。
1958年政社合一建太公人民公社,屬廣元縣虎跳區公所。
同年將柏林溝鄉的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