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復興鎮 | 隸屬:通川區 |
區劃代碼:511702104 | 代碼前6位:51170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S |
長途區號:0818 | 郵政編碼:635000 |
轄區面積:約4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84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一座新架的橋梁,故名。2003年6月正式成立新橋社區,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將兩路口村與新橋社區合并設立新橋社區。…[詳細] |
鳳舞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鳳凰象征祥和,在此居住的居民希望生活多彩、祥和,故名。…[詳細] |
九龍社區 | ~003 | 鎮鄉結合區 | 境內有九座山綿延,猶如九條巨龍,故名。1976年前名為達縣復興公社2大隊,1976年設市后,更名為達縣市復興公社2大隊,1982年更名為達縣市復興鄉九…[詳細] |
羅家壩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境內有一很大的平壩,在此居住的多為羅姓人家,故名。…[詳細] |
復興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復興鎮鎮政府駐地位于該社區,社區遂借取鎮名為名。…[詳細] |
孫家坪社區 | ~006 | 村莊 | 境內地勢平坦,且。1976年前名為達縣復興公社3大隊,1976年設市后,更名為達縣市復興公社3大隊,1982年更名為達縣市復興鄉孫家坪村,1993年更…[詳細] |
板橋社區 | ~007 | 村莊 | 舊時此處有一座用木板搭建的橋梁,故名。1976年前名為達縣復興公社8大隊,1976年設市后,更名為達縣市復興公社8大隊,1982年更名為達縣市復興鄉板…[詳細] |
地名由來:
復興鎮原名官約廟,清嘉慶初年戰亂后冷清,因承平后重新熱鬧起來而得名。
基本介紹:
達川市轄鎮。1950年置復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7公里。面積40.3平方公里,人口2.2萬。襄渝鐵路、達(川)廣(元)公路、魏(興)復(興)公路過境。轄鳳舞、九龍、孫家坪、巖峰洞、兩路口、羅家壩、龍洞門、板橋、復興9個村委會和新橋居委會。有以煤炭、冶煉、汽車運輸為主的鄉鎮企業。農業主產小麥、水稻,兼產薯類、茶葉、蔬菜。養殖業以生豬、家禽為主。1995年建設部授予“全國投資環境三百佳”稱號。境內有渠江化工廠、渠江鋼鐵廠等國有企業。
歷史沿革: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今通川區)。
清末及民國初年,屬達縣翠屏鄉。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置復興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鎮改鄉,屬達縣第三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達縣第一區。
1950年3月,屬達縣城關。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鄉。
1989年11月,劃歸達縣市(今通川區)。
1995年8月,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