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同心村 | 隸屬:響巖鎮 |
區劃代碼:510727103212 | 代碼前6位:510727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B |
長途區號:0816 | 郵政編碼:62255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解放后,百姓期望能夠同心同德,共同發展經濟,此名寄托了村名對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同心村被評定為2023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2023年3月,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命名同心村為2022年度綿陽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基本介紹:
同心村距離響巖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全村共134戶,432人,勞動力256人,外出務工123人。耕地面積462畝、林地面積46566畝。截止目前有貧困戶20戶52人。現享受低保共16人,包括殘疾低保1人,五保入口3人,60周歲以下331人,以上101人。
同心村與雙鳳村、三橋村、大田村、中峰村、青山村、大水村、鶴亭村、清水村、涪江村、響巖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全蜀志余》稱平驛為“平夷堡”,足證此地原為氐羌“夷地”,唐代,平驛鄉建石門戍與氐羌分界,明代,平驛鄉設平夷堡與椒園堡,清代,設響巖壩與煽鐵溝鄉團,平驛鄉設平驛鋪鄉團,1929年,響巖置響煽團練公所,平驛隸平(驛)白(石)團練公所,1936年,同心村隸平(驛)白(石)聯保,1951年,同心村隸平驛鄉,1958年,成立平驛公社,隸南壩區政府,1984年,仍改名平驛鄉,1992年,撤平驛鄉,建響巖鎮,
周邊相關:
同心村附近有平武報恩寺、平武印象梅林景區、白馬風情、小河溝自然保護區、虎牙大峽谷、虎牙藏族鄉等旅游景點,有平武黃牛、平武中蜂、平武大紅公雞、平武厚樸、平武果梅、平武天麻等特產,有跳曹蓋、羌族碉樓營造技藝(平武)、四川手工剪紙(平武剪紙)、白馬藏人蜂蜜酒制作工藝、白馬風俗、白馬藏人咂酒制作工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