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圈門村 | 隸屬:洪壩鄉 |
區劃代碼:513324216206 | 代碼前6位:51332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川V |
長途區號:0836 | 郵政編碼:6162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此處有兩塊柱形石頭像羊圈門,故名。
基本介紹:
羊圈門名稱的來歷是民革之前叫楊加明(彝名)民革期間(1957年)由民革工作隊寫成羊圈門從1959年至1982年期間就是羊圈門(初級社、生產隊、合作社、大隊)1982年包干到戶1983年底成立村民委員會就是羊圈門村村民委員會至今。羊圈門村距鄉政府駐地2..5公里,轄小鋪子、羊圈門、濱東3個村民小組,是一個藏、漢、彝三個民族雜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181戶553人。現有正式黨員44人、預備黨員3人、積極分子3人。2016年貧困村退出,(2015年至2018年)全村16戶貧困戶54人全部脫貧摘帽。耕地面積381.5畝,退耕還林面積382.5廟,草場面積154027畝,林地面積(公益林:10168畝、商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羊圈門村被評定為2021年度甘孜州鄉村振興示范村。
歷史沿革:
1958年為洪壩人民政府,1959年成立農業合作社,分別成立羊圈門農業合作社、小鋪子農業合作社、濱東農業合作社;1966年成立人民公社,1967年成立羊圈門大隊,屬九龍縣。
1996年后,成立羊圈門村委員會,成立為濱東組、小鋪子組、羊圈門組。
周邊相關:
羊圈門村附近有伍須海-日魯庫旅游景區、獵塔湖、九龍縣治遺址、吉日寺、瓦灰山、中古經堂等旅游景點,有九龍牦牛、九龍花椒、甘孜川貝母、圓根酸菜、藏族糌粑、彝族坨坨肉等特產,有瑪達咪山歌、巴塘弦子舞、瑪達咪山歌、丹巴藏戲、德格藏文書法等民俗文化。
區劃: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洪壩鄉·羊圈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