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寶鎮 | 隸屬:嘉陵區 |
區劃代碼:511304114 | 代碼前6位:511304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R |
長途區號:0817 | 郵政編碼:637500 |
轄區面積:約62.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川主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清朝年間此地有座山廟,廟宇里塑有川主菩薩像。…[詳細] |
和祥社區 | ~003 | 村莊 | 寓意民和年豐、地利人和,吉祥善事、祥豐時雨,和氣致祥。…[詳細] |
積善社區 | ~004 | 村莊 | 沿用積善鄉名,即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勸誡人們多做善事,所謂“善有善報”,故名。…[詳細] |
掌村溝村 | ~203 | 村莊 | 掌氏人家居住在山溝中,形成村落。原為三大隊。1981年更名為掌村溝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掌村溝大隊,設立掌村溝村。…[詳細] |
石馬埡村 | ~205 | 村莊 | 村內有一塊像駿馬的石頭。原為五大隊。1981年更名為石馬埡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石馬埡大隊,設立石馬埡村。2020…[詳細] |
西陽寺村 | ~210 | 村莊 | 此地曾有一座以夕陽西下的光照所照而得名的寺廟。…[詳細] |
土橋院村 | ~212 | 村莊 | 該村院旁溪溝有一橋原為土橋。原為十二大隊。1981年,后更名為土橋院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土橋院大隊,設立土橋村。…[詳細] |
水車溝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當地溝內多干田,靠使用水車提水灌溉栽秧。…[詳細] |
槐樹壩村 | ~216 | 村莊 | 當地栽種有槐樹。原為二大隊,1981年更名為槐樹壩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槐樹壩大隊,設立槐樹壩村。2019年行政區…[詳細] |
天寶宮村 | ~219 | 村莊 | 相傳曾有位財主在此修了兩個鹽場,其鹽如同天然寶物。…[詳細] |
青家溝村 | ~221 | 村莊 | 指青姓家族聚居于此溝。原為八大隊。1981年更名為青家溝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青家溝大隊,設立青家溝村。2019年…[詳細] |
柿子溝村 | ~222 | 村莊 | 山溝內生長有柿子樹。原為九大隊。1981年更名為柿子溝大隊。1983年10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于1984年撤銷柿子溝大隊,設立柿子溝村。2019年行…[詳細] |
地名由來:
金寶鎮因民間五龍搶寶的傳說而得名。
基本介紹:
2019年,撤銷積善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寶鎮管轄,金寶鎮人民政府駐金會路2號。
金寶鎮位于嘉陵區西北部,距嘉陵區政府36公里。金寶鎮地處中處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水源有西河,糧食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經濟作物有花生、黃紅麻、油菜、蠶桑、柑桔;畜牧業以豬、牛、羊、雞、鴨、鵝為主。林業覆蓋率達20%,全鎮幅員面積62.8平方公里;轄36個村;耕地面積3.7萬畝。
金寶鎮位于嘉陵區西北部,距嘉陵區城36公里。東靠太和鄉、桃園鄉,西連積善鄉、龍泉鎮,南接龍蟠鎮、集鳳鎮,北鄰西充縣蓮池鄉。全鎮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3個村(居)
文化旅游:
金寶大悅溝清古墓群位于嘉陵區金寶鎮大悅溝村,10多座古墓聚建在一處山坡上,整體保存完好。這些用青石砌成的古墓碑石上雕刻有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鳥獸圖案,雕工精細,表
歷史沿革:
清宣統二年(1910),設金寶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金寶鄉改為職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金寶、三元2場合并為寶元鄉。
1950年12月,更名金寶鄉。
1951年,金寶鄉析16村置三元、積善2鄉。
1958年,金寶鄉改為金寶公社。
1966年,金寶公社更名新農村公社。
1971年,新農村公社更名金寶公社。
1984年3月,由金寶公社改為金寶鄉。
1994年8月,由金寶鄉改為金寶鎮。
2019年10
【趙全英】(1915—1933),南充縣金寶鄉(今嘉陵區金寶鎮)石馬埡趙家溝人。民國20年(1931)初,進入七寶寺小學女子高小班讀書。七寶寺高小當時是中共南充西區地下組織和南充中心縣委的重要據點。趙
【何濟民】原名何興裕(1930—1983),南充縣金寶鄉(今嘉陵區金寶鎮)人。1944年12月,南充西路中共地下黨在進步青少年中挑選優秀分子,14歲的何濟民被黨組織選中,決定他做川北小貨郎,把他培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