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位于栲栳鎮西北,西靠永臨路,北與臨猗接壤。共有兩個自然村,九個居民組,總人口1369人,耕地面積4500余畝,是一個傳統的典型農業村。2010年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指導與支持下,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堅持資源整合、整村推進的總體思路,促增收、建設施、強管理、塑新風,進一步提升新農村建設質量。
一、多業并舉抓增收,增加農民收入。立足村情實際,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堅持農業調產與第三產業并舉,促進農民增收。全村栽植優質蘋果1560畝,人均1.1畝,以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發展畜牧養殖13戶,建成高標準生豬養殖場1座,年出欄600頭,以第三產業為主導,全村輸出勞務560余人,從事餐飲服務、建筑、商貿流通等,占總勞動力的68%,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為新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整合資源抓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9萬元,建成高標準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衛生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投資72萬元,建成文化休閑娛樂廣場1200平方米;投資11萬元,安裝了健身器材、廣場燈等;投資55萬元,硬化通村道路2.5公里;投資12萬元,完成低壓線路改造1100米;投資15萬元,建設沼氣池97戶;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100%;投資17萬元,對進村路、文化休閑娛樂廣場、巷道進行高標準綠化。目前,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姚村呈現在人們面前。
三、健全機制抓管理,提升民主水平。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民主理財制度等,重大事項實行“四議兩公開”,做到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切實加強村務公開工作,建立了村務公開欄,將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即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干群關系,促進了和諧新農村的建設。目前,姚村“兩委”班子健全,工作有力,群眾民主參與意識顯著增強,全村呈現出一種風清氣正、干群和諧、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強化素質抓教育,促進村風文明。始終堅持“科教興村”戰略,以農家書屋和農民夜校為載體,切實加強村民科技文化素質教育,今年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6次,有效提高了群眾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積極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婦”評選活動,使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深入人心。以村民休閑娛樂廣場為載體,開展文體競賽9次,文藝表演活動3次,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在新農村建設熱潮推動下,姚村干部群眾齊動手,把一個曾經臟、亂、差、窮的后進村,用辛勤的雙手,變成巷道干凈整潔、村風淳樸文明、農民增收較快、群眾生活安定祥和的新農村。
姚村村附近有普救寺、鸛雀樓、神潭大峽谷、五老峰國家風景名勝區、雪花山風景區、永濟萬固寺等旅游景點,有永濟大櫻桃、永濟蘆筍、蒲州青柿、老勁子麻花、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等特產,有蒲州梆子、惠暢土布制作技藝、桑羅酒制作技藝、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運城關公信俗、永濟背冰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栲栳鎮·姚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