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運城市 | 隸屬:山西省 |
區劃代碼:140800 | 代碼前6位:140800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地級市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轄區面積:約1418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77.5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7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鹽湖區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鹽湖區 | 92.83萬人 | 1205km2 | 運城鹽湖,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以南,中條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此地古代為解縣和解州之地,故又名解池,也稱“河東鹽池”。運城鹽湖自古以產鹽著名,所…[詳細] |
臨猗縣 | 48.26萬人 | 1362km2 | 拼音:linyi
英文:linyi
郵編:044100
區號:0359
車牌:晉M
臨猗古稱郇陽,1947年,猗氏、臨晉相繼解放。1949年…[詳細] |
萬榮縣 | 36.196萬人 | 1076km2 | 萬榮縣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運城地區西北,黃河東岸面積1039平方公里,人口34.4萬,轄4鎮10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萬榮縣轄4個鎮、10個鄉:解店鎮、通…[詳細] |
聞喜縣 | 35.53萬人 | 1168km2 |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運城盆地北部,面積1164平方公里,轄7鎮14鄉,人口33.97萬,縣政府駐桐城鎮。聞喜縣轄7個鎮、6個鄉:桐城鎮、郭家莊鎮、…[詳細] |
稷山縣 | 31.61萬人 | 686km2 | 稷山,地處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北依呂梁山,南接峨嵋嶺,汾河自東向西穿境而過,境內流長41.4千米。國土面積686.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萬畝…[詳細] |
新絳縣 | 28.22萬人 | 597km2 | 新絳縣面積598平方公里,人口32萬,縣0駐龍興鎮。新絳縣轄8鎮1鄉1區:龍興鎮、三泉鎮、澤掌鎮、北張鎮、古交鎮、萬安鎮、陽王鎮、泉掌鎮、橫橋鄉、商…[詳細] |
絳縣 | 22.69萬人 | 978km2 | 絳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端,北同侯馬、曲沃、翼城接壤,東連沁水,西南邊與垣曲、聞喜毗鄰。總面積968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4年)。
…[詳細] |
垣曲縣 | 19.78萬人 | 1609km2 | 垣曲縣位于山西省境南端,北依太行,隔黃河與河南省澠池、新安縣相望。面積117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人口20.3萬,縣政府駐新城鎮。
【名稱由來…[詳細] |
夏縣 | 28.794萬人 | 1351km2 | 夏縣位于運城市中南部。總面積1328平方千米。總人口35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瑤峰鎮。郵編:044400。代碼:140828。區號:0…[詳細] |
平陸縣 | 20.51萬人 | 1174km2 | 平陸縣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南臨黃河水,北靠中條山,是山西的南大門。轄6鎮1區4個鄉,223個行政村,24萬口人,總面積1173.5平方公里…[詳細] |
芮城縣 | 34.29萬人 | 1176km2 | 位于中國山西省西南端,黃河中游。全縣國土面積1178.76平方公里。礦產有金、鎂、銅、磷、煤、石油、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白云石、石英砂等。土特產主…[詳細] |
永濟市 | 39.49萬人 | 1208km2 | 永濟古稱蒲坂,史為舜都,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轄7鎮3個街道,人口43萬。1994年1…[詳細] |
河津市 | 39.26萬人 | 593km2 | 河津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位置優越,人民勤勞。新一屆市委、市0領導班子上任后,全市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河津市轄2個街道、2個鎮、5…[詳細] |
地名由來:
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春秋時屬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后,運城屬魏。秦始皇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之后一直慣稱河東。1949年,成立運城專署。1954年,運城、臨汾兩專區合并為晉南專區。1970年,晉南地區撤銷重設運城地區。2000年改為地級運城市。
基本介紹:
運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黃河中游北干流以東,與河南,陜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跡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尤門天險,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筑,如:南海峪巖洞遺址,西候渡遺址 ,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云墓,關帝廟,永樂
榮譽排行:
2025年5月,2025年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發布,運城市位列第125名(四線城市)。
2025年4月,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4年5月,2024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運城市位列第149名。
2023年11月,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3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公布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名單,運城市上榜。
2023年4月,2023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運城市位列第106名。
2022年,運城市GDP總量為2301.1億元,位列2022年山西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5位。
2022年12月,運城市被確定為2022年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
202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歷史沿革:
秦屬河東郡,郡治在境內夏縣禹王城。
漢屬司隸校尉。
三國魏、西晉因之。
北魏為河東郡、北鄉郡、邵郡、高涼郡、正平郡,分屬泰州、東雍州。
北周改泰州為蒲州,改東雍州為絳州。
隋改州為郡,屬河東郡、絳郡地。
唐代為絳州、蒲州地,蒲州一度升河中府,置中都,統屬河東道;沿黃河部分縣屬河南道陜州。
五代韓乾祐元年(948)置解州。
北宋南部為河中府、解州、陜州地,屬永興軍路;北部為絳州地,屬河東路。
金為河中府、絳州、解州地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