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廟村位于泗交鎮的最北邊大約25公里,處在三縣交界之處,與聞喜、垣曲縣相鄰,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全村共有4個自然村分別是馬家廟、岔車、夏溝、關道溝,總戶數54戶,總人口193人,勞動力116人,黨員15名,村總面積 11799.06畝,林地面積11389.06畝,耕地面積270.8畝,退耕還林地239.2畝,現有核桃500畝,無其他支柱產業,村里有一赤腳醫生,村無衛生室,醫療設備簡陋,醫療衛生體系極不健全。
全村人居在山溝里,交通十分不便利,目前,只有馬家廟一個自然組的道路進行了硬化,其余三個組的道路都沒有硬化,全村的巷道都沒有硬化,基礎設施十分落后,經濟條件比較差,是泗交鎮的最貧困村。
村里的大學生村官成立了《志宏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馬家廟有林地11300多畝,村兩委通過考察研究決定以合作社為龍頭發展林下藥材種植,把林下藥材作為馬家廟的支柱產業來發展。2011年馬家廟村經濟總收入64萬元,農業總產值55萬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4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5萬元,人均農業產值2849.6元,糧食總產量48.7噸,人均占有糧食252.3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32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448元。馬家廟現在豬苓種植已達500多窩,而且初見成效,下一步計劃擴大種植規模,發展到5000窩,預計人均純收入可提高400元。
我村有一個黨員活動室,是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的開會、學習的場所,村里建立了農家書屋,成立一來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文化、思想素質,以前的打架、斗毆、罵街說巷的人少了,讀書學習的人多了,特別是看農業方面知識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一種祥和、文明的好風氣。在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下,村里的村風、民風逐漸好了起來,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居住環境的改變不是很大,村集體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集體經濟非常薄弱,基礎設施比較落后。
馬家廟村與唐回村、西溝村、王家河村、于家嶺村、窯頭村、太寬河村、圪馬溝村、泗交村、曹家莊村、溫峪村相鄰。
馬家廟村附近有運城司馬光祠、堆云洞、金樓山、夏縣唐回漂流景區、唐回漂流景區、夏縣架桑漂流等旅游景點,有夏縣西瓜、夏縣花椒、泗交黑木耳、晉南驢、山西小酥肉、祁家河柿餅等特產,有晉南土布織造技藝、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弦兒戲、夏縣蛤蟆嗡、衛夫人的傳說、夏縣宮燈(柴森宮燈)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