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智光村 | 隸屬:嵋陽鎮 |
區劃代碼:140821101204 | 代碼前6位:1408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相傳:此處系涑水故道之智光灘,后人們于此建村,該居南,故名南智光。一說:很早以前此處為一片汪洋,后不知在哪個朝代,兩國于此交戰,相持很久,后一方以智謀取勝,勝方其后于此建村,該居南,定名南智光。
基本介紹:
南智光行政村,地處黃土高原,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峨嵋嶺公園下,緊鄰涑水河畔,擁有耕地面積2600畝,人口1100人;交通便利,南鄰董夾公路,北鄰臨風公路,東鄰臨石公路,與河運高速公路交錯相映,是集交通、教科、農業為一體的田園村莊。
近年來,行政村干部一班人大搞“科技興農”戰略,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定期為村民舉辦糧、棉、棗、果等作物技術培訓講座,大大提高村民科技知識,使得棉糧雙豐收,棗果等經濟林帶迅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糧、棉、棗、果為格局的新經濟產業模式。尤其是:沾化冬棗、富士蘋果、桃、柿等果實口感香甜味美,深受人們青睞,贏得五湖四海客商朋友。實現糧食畝產1100斤,棉花畝產皮棉250斤,棗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太陽升人民公社祁任管理區;1985年從祁任村委會分出,成立南智光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南智光村附近有臨晉縣衙、臨猗傅作義故居、妙道寺雙塔、臨猗龍山仰韶文化遺址、臨猗縣王寮村猗頓陵、臨晉文廟大成殿等旅游景點,有臨猗蘋果、吳王渡黃河鱉、北景柿子、臨晉江石榴、臨猗石榴、臨晉醬玉瓜等特產,有鑼鼓雜戲、“醬玉瓜”制作技藝、絳州鼓樂、萬榮笑話、鑼鼓雜戲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嵋陽鎮·南智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