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街東村 | 隸屬:東張鎮 |
區劃代碼:140821104200 | 代碼前6位:1408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戰國有說之是張儀死后葬于此處東,故名東張,1983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東張一分為二,由東張南北街為界,位于街東,故名。
張儀(?-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魏國貴族后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采取“合縱…… 張儀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街東村位于東張鎮正東方位,交通便利,是東張鎮政府所在地,也是“姬鵬飛”的故里。包括10個居民組,總戶數為580戶,總人口為2164人,其中黨員數為65人,年末總耕地面積為5791畝,主導產業為果樹和棉花,人均收入達5200元左右。村兩委一直注重文化建設,通過學習、組織村民文化活動、成立文化書屋等方面極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基礎設施完善,新建文化活動廣場,增加體育器械等。
街東村投資30余萬元,面積達2000平米以上的活動廣場硬化工程全部結束,投資30余萬元的村級文化站也已竣工,成為我鎮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功能最為齊備的群眾休閑文化活動廣場。同時,投資120余萬元的巷道硬化、排水設施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前進公社;1959年屬臨晉公社;1961年東張從臨晉分出成立公社;1961年由東張公社分出成立為街東大隊;1983年被縣政府命名為街東村,之前與街西村合稱為東張村;1984年街東大隊改名為街東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街東村附近有臨晉縣衙、臨猗傅作義故居、妙道寺雙塔、臨猗龍山仰韶文化遺址、臨猗縣王寮村猗頓陵、臨晉文廟大成殿等旅游景點,有臨猗蘋果、吳王渡黃河鱉、北景柿子、臨晉江石榴、臨猗石榴、臨晉醬玉瓜等特產,有鑼鼓雜戲、“醬玉瓜”制作技藝、絳州鼓樂、萬榮笑話、鑼鼓雜戲等民俗文化。
區劃: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東張鎮·街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