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耽子村 | 隸屬:耽子鎮 |
區劃代碼:140821108223 | 代碼前6位:140821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相傳:隋王靖善之子,名聃,字耽子,道號曇延,出生于此,后削發為僧,名盛一時,故以其字耽子為村名。
曇延(516—588),俗名王聃,字耽子,生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卒于隋開皇八年。蒲州桑泉今運城市臨猗縣耽子村人,后漢猗氏侯王卓之后,傳其父王靖善曾任河北道大總管。他做過北齊昭玄上統、北周僧統、隋朝大昭玄統,均是統管全國僧尼事務的官員。他受…… 曇延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耽子村地處臨猗縣西30公里,西鄰耽子鎮,地處峨嵋嶺垣上地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現有6個居民組,356戶,1450口人,5361畝耕地地,具有井、黃雙配套的水利優勢。主導產業以蘋果為主,蘋果種植面積占到全村耕地的百分之六十。
耽子村共有38名黨員,村兩委班子成員7名。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在耽子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全村干部群眾團結一致,開拓進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助推了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786元。
耽子村與北張村、北暢村、高堆村、堡里村、后土營村、靳家卓村、柳村村、柳家卓村、莫道池村、孫遠村、陶唐村、周家窯村、南暢村、潘家莊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8年屬衛星人民公社耽子管理區;1959年更名為北辛公社耽子管理區;1960年耽子管理區、陶唐管理區、周家窯管理區、北張管理區、靳家卓管理區合并為陶唐管理區;1961年由陶唐管理區分出成立耽子大隊;1984年耽子大隊改為耽子村民委員會;2018年10月16日,依據臨政函〔2018〕47號,撤銷耽子莊村,并入耽子村。
周邊相關:
耽子村附近有臨晉縣衙、臨猗傅作義故居、妙道寺雙塔、臨猗龍山仰韶文化遺址、臨猗縣王寮村猗頓陵、臨晉文廟大成殿等旅游景點,有臨猗蘋果、吳王渡黃河鱉、北景柿子、臨晉江石榴、臨猗石榴、臨晉醬玉瓜等特產,有鑼鼓雜戲、“醬玉瓜”制作技藝、絳州鼓樂、萬榮笑話、鑼鼓雜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