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劉家堡村 | 隸屬:僧樓鎮 |
區劃代碼:140882101207 | 代碼前6位:14088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明崇禎八年(1635年),筑城墻,建城堡以抗擊盜寇。同時為紀念劉小為全村做出的巨大貢獻,定村名為劉家堡。
基本介紹:
劉家堡村位于僧樓鎮的南邊,現有人口1800余人 ,六個居民小組,黨員39人,共有土地1950畝(其中可用耕地1520畝,林地350畝,企業占地60畝)。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務工、種植和養殖收入,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20元。務工形式主要有在周邊企業上班、跑運輸和外出打工等;本村常年在企業務工的100余人,大車司機有25人,年人均收入3—4萬元。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還有部分種植豆類、花生油葵等經濟作物,但都沒有形成規模;畜牧業主要以養殖雞、羊為主,全部實行圈養。
2012年,巷道硬化8公里,實現巷道硬化全覆蓋,達到戶戶通水泥路;投資20萬元,對休閑廣場地基進行了硬化,安裝健身器
歷史沿革:
明代為僧樓里僧樓鎮永安堡。
清代為僧樓里午間里樓里鎮僧張里永安堡。
1919年為第三區僧樓編村二個閭。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為第三區僧樓編村劉家堡。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為僧樓鄉僧樓南自然村。
1955年全國合作化為僧樓鄉永豐社。
1956年3月,全縣合并為17個鄉,為僧樓鄉僧樓村永豐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龍門公社僧樓管理區南片。
1959年為僧樓公社僧樓管理區南片。
1971年河津重新劃分地域
周邊相關:
劉家堡村附近有黃河龍門景區、大梯子崖景區、古今天下旅游景區、薛仁貴故里、河津真武廟、高媒廟等旅游景點,有連伯韭菜、晉南牛、龍門梨棗、北原蘋果、山西琉璃制品、龍門麻黃等特產,有河津趙氏中醫正骨法、河津剪紙、河津琉璃燒制技藝、河津轉花燈、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