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夏村村 | 隸屬:柴家鎮 |
區劃代碼:140882102206 | 代碼前6位:14088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夏村因姓氏而命名,關于村名的來歷,多認為因“夏”姓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夏村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夏村位于河津市的邊沿地帶,南和萬榮縣西張村和上陽村交界,東和北于山王村接壤,西和北張村為鄰,地理座標為北緯35度,東徑112度左右,是一個具有歷史遠久的自然村,歷史上山王建都稱耿國時期,夏村是通往耿國的唯一關口,號稱:古耿陽關“,村的四周曾建造各種廟宇多達30余座。被歷代毀于一旦,現僅存明代創始建筑于青代道光13年重修的古老舞臺一座。現有3個居民小組,1100余口人,其中黨員27名,耕地面積3400余畝,其中水地1600余畝,分別分布在九溝十八岔二十四個干圪塔上,地理條件純屬丘陵山坡地帶。 歷任各層領導班子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帶領村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在貧脊的土地上,戰天斗地與64年曾
歷史沿革:
明代為莊社里下村。
清代為北莊里下村。
1919年為第一區夏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為第五區夏村。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為山王鄉夏村。
1956年3月,全縣合并為17個鄉為柴家鄉夏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為柴家公社夏村大隊。
1984年4月為柴家鄉夏村村民委員會。
2019年12月柴家鄉撤鄉置鎮為柴家鎮夏村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夏村村附近有黃河龍門景區、大梯子崖景區、古今天下旅游景區、薛仁貴故里、河津真武廟、高媒廟等旅游景點,有連伯韭菜、晉南牛、龍門梨棗、北原蘋果、山西琉璃制品、龍門麻黃等特產,有河津趙氏中醫正骨法、河津剪紙、河津琉璃燒制技藝、河津轉花燈、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