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張村 | 隸屬:柴家鎮 |
區劃代碼:140882102207 | 代碼前6位:14088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初為張姓人居住,又位于南張村和西張村之北,故得名。相傳,商祖丙建立耿國以后,把其宗廟建在了現在的北張村地界。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把耿地賜給趙夙。趙夙對耿國的宗廟進行修繕,作為趙家家廟。隋開皇十四年,隋文帝楊堅將趙家家廟改為寺廟,賜額“玉泉寺”。唐貞觀年間進行復建,武則天、玄宗時達到鼎盛。之后在寺院周圍趙氏族人與張氏族人圍廟而居,形成村落,稱為趙張村。后趙夙后裔趙衰之孫趙朔因趙氏孤兒案被滅門,為此,趙張村易名為張村。后因位于臨近的今萬榮縣南張村和西張村(二村原屬河津)之北,清末遂改為北張村。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北張村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村。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北張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河東故地,古耿新域,文明薪火,累代傳承。北張村地處柴家鄉中部,北依汾水,南迎飛風,地靈人杰,人文厚積。現有人口中3300多人,耕地面積4480余畝,自2007年以來,人均年收入達4900元左右,人們生活達小康水平,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由于地理環境優越,省直屬628糧庫落戶北張,為我村再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張村是一個純農業村,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本村的主要產業。種植業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林以蘋果、桃、杏為主,種植面積比例7:3。養殖業以畜養產蛋雞、生豬為主,現全村共有養雞專業戶10家,產蛋雞存欄2.8萬只,每年創收利潤30余萬元;養豬專業戶8家,生豬存欄2000頭,每年創
文化旅游:
玉泉寺位于河津北張村祈福山上,距縣城約10公里,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始建于隋朝開皇十四年,其前身為商周時期耿國宗廟,后為春秋時期趙家最早的家廟,《趙氏孤兒》的歷史故事就發生
歷史沿革:
明代為北張里張村。
清代為北莊里趙張村。
1919年為第一區北張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為第五區北張村。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為北原鄉北張村。
1956年3月,全縣合并為17個鄉為柴家鄉北張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為柴家公社北張大隊。
1984年4月為柴家鄉北張村民委員會。
2019年12月柴家鄉撤鄉置鎮為柴家鎮北張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北張村附近有河津玉泉寺、黃河龍門景區、大梯子崖景區、古今天下旅游景區、薛仁貴故里、河津真武廟等旅游景點,有連伯韭菜、晉南牛、龍門梨棗、北原蘋果、山西琉璃制品、龍門麻黃等特產,有河津趙氏中醫正骨法、河津剪紙、河津琉璃燒制技藝、河津轉花燈、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