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風陵渡鎮 | 隸屬:芮城縣 |
區劃代碼:140830101 | 代碼前6位:140830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轄區面積:約18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5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9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鳳凰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著名景點鳳凰咀景區,故名。2004年成立鳳凰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新風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新風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趙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趙村是一個古老文明、史跡纏綿的村莊。文明全國的風陵渡渡口就在本村境內,享有雞叫一聲聽三省之稱,西、南兩面緊臨黃河,與河南省靈寶、陜西省潼關、大荔隔河相…[詳細] |
西王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西王村位于秦、晉、豫三省交界處,坐落于黃河的岸邊,這里交通便利,條件優越,有“山西的南大門“之稱。西王村有2300余人,全村共有520多戶人家,大約2…[詳細] |
堡子村 | ~203 | 鎮中心區 | 堡子村毗鄰鎮政府,占地面積1200畝,其中綠化面積達50畝,現有居民330戶,3個居民小組,居民總人口1235人,其中有黨員27名,年末勞動力629人…[詳細] |
東章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芮城縣風陵渡鎮東章行政村地處風陵渡鎮東北角,位于平風公路北側,風陵渡開發區工業大道東,交通便利,由東章、西章、前坳、后坳四個自然村組成。居民4100余…[詳細] |
田上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田上行政村位于縣城的西邊,鎮政府的北邊,永濟張風公路,芮城西沿山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田上村是2005年由田上、東小侯、姚源、新…[詳細] |
譚郭村 | ~212 | 村莊 | 譚郭村位于芮城縣風陵渡鎮的西北角。緊靠運風高速公路和永濟交界處,村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村有四個居民小組,人口1255人,376戶,有勞動人口800人…[詳細] |
三焦村 | ~217 | 村莊 | 三焦行政村位于漢渡村與北曲村之間,由原三焦村和楊家后坡兩個自然村構成,交通便利,民風淳樸。全村共有居民316戶,1276人,其中勞動力人口771人,有…[詳細] |
漢渡村 | ~218 | 村莊 | 漢渡村位于風陵渡鎮政府東南10公里處,緊臨風平線,交通便利,由漢渡村和南節義兩個自然村組成,510戶2500余人,下轄10個村民小組,黨員51名,耕地…[詳細] |
曉里村 | ~219 | 村莊 | 曉里村位于風陵渡鎮最東邊10公里處,東臨陽城鎮新村,西臨北節義村、姬家自然村,南臨黃河大拐彎處三潼段,北臨南節義自然村。曉里村地理優勢,交通十分便利,…[詳細] |
北節義村 | ~220 | 村莊 | 北節義村地處風陵渡鎮的東南角,南依黃河,北接漢渡,沿黃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北節義、高崖頭、堯頭、姬家四個自然村,共有人口2282人,8個居民小組,黨…[詳細] |
高家村 | ~221 | 村莊 | 高家村位于風陵渡鎮東南側,東臨北節義、西接中基、南至黃河、北到北曲。沿黃干線從我村北側穿過,交通比較便利。全村共有3個居民小組,268戶,總人口102…[詳細] |
中基村 | ~222 | 村莊 | 中基村位于風陵渡鎮東4.5公里處,由中基、古縣兩個自然村,5個居民組成。北與侯峰村相接,南與黃河接壤,東與高家村為鄰,西與北基村相鄰。全村600戶、2…[詳細] |
侯封村 | ~223 | 村莊 | 西侯渡村位于巍巍條山腳下,由東侯渡、西侯渡和新村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居民639戶,約2600人,黨員44人,男44人,女3人,年末老哦電腦管理11…[詳細] |
北曲村 | ~224 | 村莊 | 北曲村地處風陵渡鎮風平線13公里處,交通便利,距縣城25公里。由前北曲、后北曲、新興、李家后坡四個自然村組成,共11個居民小組, 610戶,2460…[詳細] |
七里村 | ~225 | 村莊 | 七里行政村北依條山,位于風陵渡鎮北部,交通便利,由席家和七里二個自然村組成。耕地面積5200余畝,人口1700余人,506戶,年末勞動力927人。七里…[詳細] |
中瑤新村 | ~226 | 村莊 | 中瑤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瑤村 | ~228 | 村莊 | 王瑤行政村北依條山,位于風陵渡鎮北部,沿山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由瑤上、王范和南寨三個自然村組成。耕地面積5200余畝,人口2400余人,576…[詳細] |
瑤珂中心村 | ~229 | 村莊 | 瑤珂中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田村 | ~230 | 村莊 | 芮城縣風陵渡鎮上田村位于風陵渡鎮東北部,北依中條山,與永濟市接壤,東與陽城鎮交界,海拔在800米—1000米之間,屬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詳細] |
六管村 | ~232 | 村莊 | 六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王遼村 | ~233 | 村莊 | 王遼村座落于風陵渡鎮政府已北17公里處,條山腳下。距離縣城48公里,交通便利,土地面積6700多畝,耕地面積5000畝,自然條件惡劣,其中旱地占到80…[詳細] |
古倫村 | ~234 | 村莊 | 古倫村是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管轄的行政村之一,地理位置處于芮城縣西部邊沿地帶,北靠中條山,西部、南部緊靠黃河為丘陵,古倫村是古代人類道路的發祥地,現有…[詳細] |
西侯度村 | ~235 | 村莊 | 一說,傳說遠古時期,此處緊鄰河岸有兩村,渡河旅客常在此候渡,該村因居西,故名西候渡。后不再渡客,恐水災,故將候渡雅化為侯度。二說,傳說因西伯侯母子落難…[詳細] |
匼河村 | ~236 | 村莊 | 因村三面臨黃河,而得名匼河。匼河村原為古鎮,地處古驛道南北干線,北有蒲津關,南有風陵關,屬河東縣,為河中上四大鎮之一。因屬三門峽庫區村民遷至今五一村,…[詳細] |
華望村 | ~237 | 村莊 | 一說,因村附近有一烽火臺,一華姓居民建村而得名華望。二說,站在該村可以望見華山而得名華望。…[詳細] |
西陽村 | ~238 | 村莊 | 據記載,明嘉靖年間名焦蘆堡。相傳以黨、楊、岱姓居多,后因災荒,黨、岱二姓漸無,多為楊姓。因置焦蘆村的西面,故名西楊,后演變為西陽。…[詳細] |
蘆王村 | ~239 | 村莊 | 因原住居民為蘆姓與王姓得名蘆王。清光緒屬永濟縣風陵鄉吉城里。1947年屬永樂縣一區蘆王行政村。1949年屬芮城縣五區蘆王行政村。1950年屬永濟縣三區…[詳細] |
東柏臺村 | ~240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古時東柏臺與西柏臺之間有一寺廟,廟前有兩塊臺狀柏樹坪,因村居柏樹坪之東而得名東柏臺。…[詳細] |
西柏臺村 | ~241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古時西柏臺與東柏臺之間有一寺廟,廟前有兩塊臺狀柏樹坪,因村居柏樹坪之西而得名西柏臺。…[詳細] |
田村村 | ~242 | 村莊 | 原名古田,因居民自古以種田為業得名古田,后演變為田村。…[詳細] |
焦蘆村 | ~243 | 村莊 | 因三國時魏隱士焦孝然曾結廬于此隱居而得名焦廬,后演變為焦蘆。…[詳細] |
陽賢村 | ~244 | 村莊 | 一說,村居民多為楊姓,以敬老奉賢著稱于方圓百里而取名楊賢,后演變為陽賢。二說,村位于首陽山二賢祠(伯夷、叔齊廟)之南,山南為陽,故名陽賢。…[詳細] |
東三村 | ~245 | 村莊 | 因由原東太陽、謝家、三里(含陳家坡)3個建制村合并而得名東三村。…[詳細] |
西太陽村 | ~246 | 鎮鄉結合區 | 西太陽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風陵者,風后之冢也。相傳是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賢而有才。風后死后,軒轅黃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縣城以西35公里處黃河渡口。地隨人名,由是稱之為“風陵渡”。
基本介紹:
風陵渡鎮地處晉、秦、豫三省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這里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捷,三河交匯(黃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山西、陜西、河南)、三路共通(鐵通、公路、水路)、三橋飛架(鐵路橋、公路橋、高架橋),是山西省的南大門,是通往我國華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是國際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今天以其“淘金之地”,倍受商家青睞,成為黃河金三角的一顆璀璨明珠。
風陵渡鎮共有59個行政村,69998人,110924畝耕地,12600畝河灘地,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1998年被國家確定為農村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近年來,風陵渡鎮黨委因地制宜,變生態劣勢為種植優勢,在沿山沿坡一帶發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風陵渡鎮被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23-2025年山西省衛生鄉鎮。
2022年4月,風陵渡鎮入選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歷史沿革:
戰國時為魏屬邑地;北周圣歷元年(698)置風陵關;明洪武八年(1375)設風陵巡檢司,屬潼關衛;清雍正五年(1727),屬永濟縣;乾隆四年(1739)復歸潼關;清光緒屬永濟縣風陵鄉;1918年為永濟縣第四區;1947年為永樂縣第一區;1949年7月為芮城縣第五區;1950年3月劃歸永濟縣第三區;1953年5月,為趙村鄉;1956年3月由趙村、田上、焦蘆、西太陽4個鄉合并為風陵渡鄉;195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