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灣子鎮 | 隸屬:定邊縣 |
區劃代碼:610825107 | 代碼前6位:610825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K |
長途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轄區面積:約2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696人 |
人口密度:約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灣子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歷史上住過姓白的住戶而得名。1958年設立白灣子大隊,1984年改為白灣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小澗子村 | ~201 | 村莊 | 該村西南方位有一小澗地而得名。1958年設立小澗子大隊,1984年改為小澗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王畔子村 | ~202 | 村莊 | 王姓建村位于梁畔而得名。1958年設立王畔子大隊,1984年改為王畔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沈畔子村 | ~203 | 村莊 | 因有沈姓人居住于溝畔而得名。1958年設立沈畔子大隊,1984年改為沈畔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姚臺村 | ~204 | 村莊 | 姚姓建村位于平臺,且居住人口較多而得名。…[詳細] |
張山村 | ~207 | 村莊 | 有張姓人居住在山上。1958年設立張山大隊,1984年改為張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丁山村 | ~208 | 村莊 | 丁姓曾建村于大山上而得名。1958年設立丁山大隊,1984年改為丁山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平涼灣村 | ~210 | 村莊 | 平涼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薛小塬村 | ~211 | 村莊 | 薛姓人建村于一個塬上,以此得名。1958年設立薛小塬大隊,1984年改為薛小塬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白灣子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白灣子鎮是地處定邊縣西南部白于山區,鎮政府駐地白灣子村,距縣城35公里。東北與賀圈鎮接壤,西與馮地坑鄉為鄰,南靠樊學鎮,北連紅柳溝鎮。全鎮轄12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偼恋孛娣e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萬畝,總人口2243戶10526人,其中農業人口10300人,非農業人口226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381戶1293人。有駐鎮單位9個。
白灣子鎮生態脆弱,干旱、少雨,水資源缺乏,年均降雨量310毫米。境內山、梁、澗、臺地形皆有,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油氣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賀紀公路、馮白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魏梁山海拔1907米,為榆林市海拔最高點。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
歷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設縣,白灣子歸三山塘所轄。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大部分屬三區五權鄉。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區、鄉建制后,境內設縣,屬第三區的白灣子鄉。
1958年,成立白灣子公社。
1984年,改設為鄉。
1997年,改為白灣子鎮。
定邊蕎麥,陜西省定邊縣農業特產。定邊縣蕎麥種植歷史悠久,土地肥沃,土壤富含鉀素,日照充足,天氣涼爽,雨熱同季,非常適宜蕎麥生長。以其粒大飽滿、色澤茶褐、棱細皮薄、出粉率高、營養豐富、藥用價值大等優勢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