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龍鎮 | 隸屬:桂平市 |
區劃代碼:450881116 | 代碼前6位:45088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R |
長途區號:0775 | 郵政編碼:537000 |
轄區面積:約2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龍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石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石龍老鄉家園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石龍老鄉家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石龍村 | ~201 | 鎮中心區 | 石龍村位于石龍鎮西南部。東接石山村,西、南界貴港市慶豐鎮鶴林、河龍兩村,北連新樂村。該村清末民初屬武平里轄,1937年稱新平鄉;1947年稱武平鄉;1…[詳細] |
石山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石山村位于石龍鎮南部,東界銅山村,西、南界貴港市慶豐鄉河龍村和石龍村,北連新樂,群樂兩村。該村建村于清初,清末民初屬甫里轄,民國期間屬新平鄉轄,195…[詳細] |
銅山村 | ~203 | 村莊 | 銅山村位于石龍鎮南部。東鄰黃塘村,南連新村,西接石山村,北界珍垌村。該地于清代建村。清末民初屬武平里,民國期間稱新平鄉,1951年屬福旺鄉,1951年…[詳細] |
新村村 | ~204 | 村莊 | 新村位于石龍鎮東南部。東鄰五獅村,南連厚祿鄉延壽村,西接石山村,北界黃塘村。該村清末民初屬甫里所轄,1954年建石排農場,是石排農場一至四隊占用之地,…[詳細] |
新樂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新樂村位于石龍鎮中部偏西南。東鄰群樂村,南接石龍村,西連上黃村,北界永興村。該地最早建村于隋代,清末民初屬武平里,1933年稱三鼎鄉,1953年稱新樂…[詳細] |
群樂村 | ~206 | 村莊 | 群樂村位于石龍鎮中部。東靠平石山,南接六鰲山,西鄰新樂村,北連永興村。該地最早建村于隋代,清末民初屆武平里,民國期間稱新鳳村,1950年改稱群樂村,取…[詳細] |
永興村 | ~207 | 村莊 | 永興村位于石龍鎮中部。東界仙女、平石兩山,南鄰新樂、群樂村,西連平地村,北接安旺村。該村清末民初屬武平里,1938年屬新武鄉轄,1942年至1949年…[詳細] |
四平村 | ~208 | 村莊 | 平地村(今四平村)位于石龍鎮西部。東接永興村,南連新樂村,西鄰新隆村,北臨新源、安旺村。該村始建于隋代,清末民初屬武平里轄,1953年稱平珍鄉,屬12…[詳細] |
安旺村 | ~209 | 村莊 | 安旺村位于石龍鎮中部。東部是走云嶺,天堂山,與坪沖林場為鄰,南連永興村,西接四平村,北界中塘林場。該地最早建村于隋代,清末民初屬武平里,1951年為新…[詳細] |
上黃村 | ~210 | 村莊 | 上黃村位于石龍鎮西部。東接新樂村,南連石龍村,西界新隆村,北鄰平地村。該村始建于隋代。清末民初屬武平里轄,1953年稱平珍鄉,屬12區轄,1958年稱…[詳細] |
福平村 | ~211 | 村莊 | 福平村位于石龍鎮東南部。東鄰蒙圩鎮官橋村,南連五獅村,西南接黃塘村,西北界珍垌村,東北是平陽村。該地最早建村于隋末。清末民初屬甫里,民國廿年為新隆鄉轄…[詳細] |
黃塘村 | ~212 | 村莊 | 黃塘村位于石龍鎮東部。東鄰福平和五獅村,南接新村,西連銅山村,北界珍垌村。該村建村于1600年間。清末民初屬武平里,1938年屬新平鄉轄,1953年與…[詳細] |
五獅村 | ~213 | 村莊 | 五獅村位于石龍鎮東南端。東鄰蒙圩鎮新合村,南界厚祿延壽村,西接黃塘村,北連福平村。該地最先建村于明代中期,清末民初屬甫里,1953年以獅頭、獅眼等五個…[詳細] |
珍垌村 | ~215 | 村莊 | 珍垌村位于石龍鎮東南部。東鄰福平村,南接銅山村,西靠六鰲山與石龍村為界,北是平石山與永興村相連。該村清末民初屬甫里所轄,1935年屬興隆鄉轄,1953…[詳細] |
新源村 | ~216 | 村莊 | 新源村位于石龍鎮北部。東鄰中峽江村,南鄰新隆村,西連東崗村,北臨黔江,與武宣縣三里鎮上江村相望。該村隋代為武平縣治,清末民初屬武平里所轄,1935年屬…[詳細] |
思源村 | ~217 | 村莊 | 思源村位于石龍鄉北部。東鄰中峽江村,南連新源村,西、北臨黔江。該村1953年前屬武宣縣轄,1953年劃歸我縣管轄,稱中峽江鄉,隸屬12區。1958年稱…[詳細] |
東崗村 | ~218 | 村莊 | 東崗村位于石龍鎮西北部。東鄰新源村,南接達開水庫,西界武宣縣桐嶺鎮上馬來村,北臨黔江,與武宣縣三里鎮上江村相望。該地最早建村于明末,清末民初屬武平里所…[詳細] |
中峽江村 | ~219 | 村莊 | 中峽江村位于石龍鎮北部。東臨黔江,與西山鎮鄉碧灘村相望,南是五指山,與安旺村交界,西接新源村,北臨黔江,和武宣縣三里鎮下江村相連。該村1953年前屬武…[詳細] |
新隆村 | ~220 | 村莊 | 新隆村位于石龍鎮西北部。東連六創山,南界馬鞍山與貴港市奇石鄉接壤,西至達開水庫壩首,北鄰新源村。據《桂平縣志》載:隋朝,唐代均在此設大蒙府,以“五業興…[詳細] |
平陽村 | ~221 | 村莊 | 平陽村位于石龍鎮東南部。東南與蒙圩鎮官橋村相連,西南與福平村為鄰,北與金田林場大灣肚分場接壤。該村清末民初屬甫里轄,屬福祿、平陽村,1951年福祿與平…[詳細] |
地名由來:
隋初,建圩,因地處龍山東麓之石咀龍口處,故名石龍。以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石龍圩得名。
基本介紹:
石龍鎮位于桂平市西部,俗稱桂平""西大門"",東與蒙圩相鄰,西與港北區慶豐鎮毗鄰,南連厚祿,北與武宣縣三里鎮黔江隔河相望,南梧二級公路貫穿圩鎮等6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882.94畝,林地面積約23萬畝。轄區21個行政村街,人口7.7萬多人,其中壯族人口占80%。全鎮共有23所中小學,其中4所中學,在校學生3660人;小學19所,在校學生7286人。
石龍鎮自然資源豐富。鎮內有遠近聞名的達開水庫。農業經濟發展迅速,優質大米、龍眼暢銷區內外。幾年來,石龍鎮通過實施""311,3211""工程,以福平、永興、平陽、五獅、黃塘等樣板示范點,輻射帶動全鎮,大力發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經過復查審核,石龍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黃祖念故居位于桂平市石龍鎮新樂村下黃屯內。始建于清光緒年間,黃祖念壯族人,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被授以正九品文官,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積720平方米,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倒座、下
黃昭文故居位于桂平市石龍鎮永興村葉村屯七隊。為清光緒年間黃昭文所建,建筑坐北向南,二進一院,占地面積332.6平方米,抬梁式磚木結構,硬山頂,蓋小青瓦。上座有一座神龕,雕飾精美,題材豐富。該
福壽橋位于桂平市石龍鎮石龍圩中,又名明威橋,據民國九年版縣志記載:該橋在縣城西九十里武平石龍圩中,考其碑文,橋乃明天啓年間,武平安村陳明威一人捐款所建至清道光十九年重建,1965年橋面曾維修
桂平迎陽橋位于桂平市石龍鎮東安街,東距石龍鄉政府約550米。始建年代無考,清光緒二十三年重修。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橫跨于石龍圩鼎鍋底河東西兩岸;橋拱和橋兩端各7米的引橋均用青石塊砌成,全橋長約
歷史沿革:
隋代,建制武平縣。
宋代,并入桂平縣。
清末民初,屬桂平縣武平里。
民國中后期,稱武平鄉。
1950年,與白沙區合并為桂平縣第五區。
1951年,改為第十二區。
1958年,成立石龍公社。
1984年,稱石龍鄉。
1991年,稱石龍鎮。
淮山,又稱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是藥療、食療的常用品。近代醫家張錫純認為:“淮山藥脾腎雙補,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和小便而能止大便。”在選擇使用時,有生用與炒用的不同。生用淮山能補脾養胃,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