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四棚鄉 | 隸屬:通化縣 |
區劃代碼:220521201 | 代碼前6位:220521 |
行政區域:吉林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吉E |
長途區號:0435 | 郵政編碼:134000 |
轄區面積:約27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300人 |
人口密度:約1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興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新興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四棚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四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頭棚村 | ~201 | 村莊 | 頭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二棚村 | ~202 | 村莊 | 二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棚村 | ~203 | 村莊 | 三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砬子溝村 | ~204 | 村莊 | 砬子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車嶺背村 | ~205 | 村莊 | 車嶺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人班村 | ~206 | 村莊 | 三人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華鮮村 | ~207 | 村莊 | 華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老米溝村 | ~208 | 村莊 | 老米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早年從關內來墾荒的人們沿河多住窩棚,居住分散,為了區別居住地的地名,故按蝲蛄河自上而下為序,排列為頭棚甸子,二棚甸子,三棚甸子。因序列為四,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四棚鄉位于通化縣城西北部,東與二密相鄰,北與柳河縣接壤,南與金斗鄉鄰界,西與三棵榆樹毗鄰,境內交通四通發達。一條主公路貫穿全鄉,東與通梅一級路相接,南與通沈線相連,幅員面積277.1平方公里,九個行政村,23個自然屯,48個居民組,2355戶,10480口人,耕地26326畝,有林面積19000公頃。特產田、經濟田面積占耕地的38%。上年人均收入3266元,國民生產總值428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9%。
四棚鄉以林業為主,經濟林(紅松干果林)3500公頃,人工林5000公頃,天然林14000公頃。全鄉98條經濟溝現已開發88條,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有2條,50萬元以上有5條,主要以哈
文化旅游:
通化蝲蛄河濕地公園位于通化縣西北部四棚鄉和英額布鎮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25°23′24″--125°37′02″,北緯41°43′44″--41°55′50″之間,濕地公園南北最大長度22
四棚鄉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縣四棚鄉西北3公里處的三棚村北山山坡上,距村中心2公里。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600平方米。1946年11月,通化縣市“二五”減租工作隊選派3名同志到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年(1877)設縣后,這里設有服養、衛養2個保。
清宣統二年(1910)撤保改鄉后,歸惠柳鄉所轄。
民國十二年(1923)設有4個屯,歸六區所轄。
1939年改村屯制時,為三棚甸子村,轄4個屯,并設有警察三棚甸子、砬子溝聯合分駐所。
1945年光復后設4個村,歸英額布區所轄。
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設三棚甸子、車嶺背2個鄉,共轄6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仍屬英額布區管轄。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