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通化縣 | 隸屬:通化市 |
區劃代碼:220521 | 代碼前6位:220521 |
行政區域:吉林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吉E |
長途區號:0435 | 郵政編碼:134000 |
轄區面積:約355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0個鎮、5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茂山街道 | 3.6萬人 | 24.4km2 | 茂山街道:轄區面積24.4平方公里,轄區范圍東起烏拉草溝河,西至新茂村邊界,南起快大茂村與龍崗村交界,北至新茂村與三合村交界,人口約3.6萬人。…[詳細] |
東安街道 | 3萬人 | 9.4km2 | 東安街道:轄區面積9.4平方公里,轄區范圍東起東安與黎明村交界,西至烏拉草溝河,南起楊寶溝南麓水庫,北至東安村邊界,人口3萬人。…[詳細] |
快大茂鎮 | 2.6萬人 | 331.7km2 | 快大茂鎮位于通化縣中部,是縣政府所在地,東與通化市毗鄰,南與大泉源鄉交界,西與金斗鄉、英額布鎮相連,北與二密鎮接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鎮總面積253…[詳細] |
二密鎮 | 8000人 | 322.68km2 | 二密鎮是吉林省免征農業稅配套改革后由原二密鎮、馬當鎮、干溝鄉、葫蘆套鄉四個鄉鎮合并而成,新二密鎮位于通化縣北部,東與通化市接壤,距市中心僅16公里;南…[詳細] |
果松鎮 | 1.07萬人 | 362.6km2 | 果松鎮位于通化縣東南部,東鄰白山市,南接集安市,西與通化縣東來鄉接壤,北與通化市相連,距縣城快大茂43公里,全境幅員面積362.6平方公里,人口2.0…[詳細] |
石湖鎮 | 2500人 | 282.8km2 | 石湖鎮位于吉林省通化縣東南部,老嶺山麓。東、南、西三面與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的集安市僅一嶺之隔。轄3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14個自然屯,總戶數1,5…[詳細] |
大安鎮 | 6300人 | 175.8km2 | 大安鎮位于通化縣東北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6攝氏度,最高氣溫35.1攝氏度,最低氣溫-39.7攝氏度。無霜期125天,多年平均蒸發量…[詳細] |
光華鎮 | 6400人 | 333.1km2 | 光華鎮位于通化縣東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6公里,距通化市39公里,全鎮地處東經125°47′-125°55′,北緯41°49′-42°02′總面積…[詳細] |
興林鎮 | 3900人 | 255km2 | 興林鎮位于通化縣東北部,鎮駐地距縣城52公里,距通化市 43公里。轄7個行政村,21個自然屯,全鎮總面積255平方公里。這里山區特產資源十分豐富,有耕…[詳細] |
英額布鎮 | 6000人 | 185.6km2 | 英額布鎮位于吉林省通化縣西部,地處東經125度26分至125度38分,北緯41度38分至41度47分,全鎮轄12個行政村,總面積185.6平方公里,鎮…[詳細] |
三棵榆樹鎮 | 7300人 | 227km2 | 通化縣轄鎮。1956年置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3年置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31公里,面積227平方公里,人口1.5萬。鎮政府…[詳細] |
西江鎮 | 8700人 | 142.6km2 | 因西江大米遠近馳名,光緒年間曾為御米,1999年“西江大米”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稱號,定名為“西江貢米”品牌。“西江貢米”遠銷全國各大城…[詳細] |
聚鑫經濟開發區 | 8100人 | …[詳細] | |
富江鄉 | 5200人 | 142.9km2 | 吉林省通化縣富江鄉地處長白山區兩省三縣交界處,位于富爾江畔,這里土地肥沃,是一個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更是一個集農、商、林和幾十種特產業于一身的經濟發達…[詳細] |
四棚鄉 | 5300人 | 277.1km2 | 四棚鄉位于通化縣城西北部,東與二密相鄰,北與柳河縣接壤,南與金斗鄉鄰界,西與三棵榆樹毗鄰,境內交通四通發達。一條主公路貫穿全鄉,東與通梅一級路相接,南…[詳細] |
東來鄉 | 3700人 | 173km2 | 通化縣東來鄉位于通化市東南部,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距縣城快大33公里,距通化28公里,全境幅員面積173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37個居民組,…[詳細] |
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 | 1.36萬人 | 340.1km2 | 通化縣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位于通化縣的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8公里,鶴大公路從北部經鄉政府駐地穿過。全鄉總面積340.1平方公里,總人口24389人…[詳細] |
金斗朝鮮族滿族鄉 | 3800人 | 113km2 | 吉林省通化縣金斗朝鮮族滿族鄉轄5個行政村, 36個居民組, 7,388口人,幅員113平方公里,通沈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蝲姑河自西向東,水源充沛。…[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光緒三年(1877)置通化縣,據《滿洲地名考》:以通溝之通,與已歸王化的化,故名。
基本介紹:
通化縣位于長白山南麓,轄區面積3724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開區,總人口24萬,素有“長白門戶·吉遼咽喉”之稱。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縣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三度榮膺“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全縣國家級榮譽達70余項。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0.4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4.3億元,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45元和17067元。2020年度縣域經濟振興發展考評位列吉林省第七位,連續七年進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2023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公示,通化縣入選。
2023年12月,通化縣被認定為2023年吉林省農產品加工示范縣。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通化縣入圍。
2022年8月,通化縣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
2022年1月,通化縣被命名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通化縣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11月,通化縣入圍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名單人參。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名單發布,通化縣名列第91。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名單發布,通化縣名列第95。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立通化縣,1913年上設道制,屬奉天省東邊道,1932年成立通化縣公署,屬奉天省轄;1934年全縣劃歸安東省轄;1937年建立偽通化省后本縣屬偽通化市轄;1942年析通化街置市;1945年東北光復,建立人民政權,歸安東省轄;1948年市縣分署,縣政府駐地遷至快大茂;1949年建政時,9月23日遷回通化市,改歸遼東省轄;1952年6月,撤銷通化專區,所轄市、縣歸省直轄;19
區劃: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