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珠珊鎮 | 隸屬:渝水區 |
區劃代碼:360502105 | 代碼前6位:360502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贛K |
長途區號:0790 | 郵政編碼:338000 |
轄區面積:約6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308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潭口村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珠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珠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潭口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潭口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組成友愛高級社,1958年由友愛高級社成立潭口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潭口…[詳細] |
花田村 | ~201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劃江鄉。1956年成立新民高級社,1958年成立花田大隊,屬珠珊公社。1961年屬珠珊區劃江公社…[詳細] |
洋津村 | ~202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農協,1956年轉為洋津高級社。1958年成立洋津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合并為東方紅大隊,1972年復設洋津大…[詳細] |
紗籠村 | ~203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6年由紗籠、垱上成立友聯高級社,1958年成立友聯大隊,1972年分設鄱頭大隊,1979年改設紗籠大隊,19…[詳細] |
垱上村 | ~204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成立垱上高級社,1958年紗籠、垱上高級社合并,成立友聯大隊,屬珠珊公社。19…[詳細] |
莊上村 | ~205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石山鄉,1956年成立莊上高級社。1958年由莊上、航橋高級社合并成立莊上大隊,屬珠珊公社。19…[詳細] |
丁家村 | ~207 | 村莊 | 丁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豐溪村 | ~208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丁家大隊,屬珠珊公社。1980年從丁家大隊分設豐溪大…[詳細] |
鵬湖村 | ~209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塘下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成立愛民高級社,屬珠珊鄉,1958年成立鵬湖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并入東…[詳細] |
石山村 | ~212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石山鄉。1956年由6個初級社并為石山高級社,1958年成立石山大隊,屬珠珊公社。1984年春改…[詳細] |
沙頭村 | ~213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柏家鄉,1958年成立彭家堎、橫板橋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并入永忠大隊,1972年從永忠大…[詳細] |
洲下村 | ~214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塘下鄉,1952年屬沙陂區鵬湖鄉。1956年由洲下、張家、高田、前山、阮田、城塘口六個初級社組成兩個高級社,1958年成立…[詳細] |
西岸村 | ~216 | 村莊 | 西岸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珠珊村 | ~218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潭口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由六個初級社組成友愛高級社。1958年成立珠珊大隊。1968年由珠珊、潭口、航…[詳細] |
新丁家村 | ~219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丁家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并入反帝大隊。197…[詳細] |
院田村 | ~220 | 村莊 | 因其轄有院前、思田兩自然村,各取一字為院田,且行使區域內管理和監督職能,故名院田村民委員會。…[詳細] |
郭家村 | ~221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潭口鄉,1952年屬洋津區珠珊鄉。1956年成立郭家高級社。1958年成立郭家大隊,1968年由珠珊、潭口、航橋、莊上、郭…[詳細] |
洞頭村 | ~222 | 村莊 | 1984年春,從沙頭大隊分設成立洞頭村民委員會。2003年12月,洞頭并入沙頭村民委員會。2018年12月,將沙頭村民委員會管轄的秀水江、太元、小元、…[詳細] |
石洲村 | ~260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爐下鄉。1956年成立珠珊高級社,1958年成立石洲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并入衛東大隊,1…[詳細] |
垱下村 | ~261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洋津區洋津鄉,1952年屬洋津區爐下鄉。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爐下大隊,屬珠珊公社。1968年并入反帝大隊。197…[詳細] |
云洲村 | ~262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沙陂區爐前鄉。1955年屬洋津區爐下鄉,1956年成立珠珊高級社,1958年改為石洲大隊。屬珠珊公社。1969年改為衛東大隊,1…[詳細] |
地名由來:
因珠珊鎮人民政府駐地珠珊村,珠珊系珍貴之物,以此處山川秀麗,水足田肥,堪稱富饒之鄉的寓意得名。且屬鎮級行政區劃單位,故名珠珊鎮。
基本介紹:
珠珊鎮地處袁河之濱、新余市城郊,東鄰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水西鎮,南接渝水區良山鎮,西靠仙女湖風景區河下鎮,北連渝水區袁河辦、仙來辦、通州辦,交通便捷,蒙華鐵路、武吉高速、新良線、環城路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袁河、袁惠渠橫貫東西,轄區面積68.1平方公里,有耕地27000畝、山地38800畝,轄14個行政村、1個鄉鎮居委會,總人口3.1萬人。鎮黨委下轄黨組織30個,其中黨委1個(珠珊商會),黨支部29個,黨員1144人。
近年來,珠珊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百工珠珊,再鑄輝煌”的奮斗目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珠珊鎮被確定入選2021-2023年新余市市級文明村鎮名單。
2014年7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珠珊鎮第七批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渝水周家上高會戰中國軍隊第19集團軍總司令部舊址位于渝水區珠珊鎮潭口周家。1939年4月,為進行南昌保衛戰和備戰長沙保衛戰,中國軍隊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率總部到達新余,至上高會戰進行前,
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舊址位于渝水區珠珊鎮橫板橋村。建筑原為清代民居。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組建于1937年9月,是全國抗敵慰問總會上海分會會長何香凝派其秘書胡蘭畦與上海青年會勞工夜校成立的
斜里遺址位于渝水區珠珊鎮洋津村斜里村。為夏代臺地型聚落址。1992年發現,出土直內--和泥質紅陶掛黑衣陶觚等遺物。出土泥質紅陶掛黑衣陶觚、泥質灰陶豆、泥質灰陶簋、罐、鬲足及泥質掛黑衣陶片,以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14日新余縣解放后,設洋津區洋津鄉、水口鄉、潭口鄉、塘下鄉。
1952年改設為洋津區洋津、珠珊、石山、柏家、白沙、夏蓮、周宇、黃虎、八百橋、爐下、劃江鄉。
1956年撤區并鄉,設立珠珊鄉,1958年,撤鄉設社,設立珠珊人民公社。
1960年9月撤縣設市。
1961年11月,設立珠珊區,轄珠珊、夏蓮、劃江、良山、白沙、塘下公社。
1963年7月,撤市復縣,撤銷珠珊區,公社復歸新余縣。
1983年1
胡翔藻(1886—1958)胡翔藻,字蒹善,號芹捍(勤襄)。生于清光緒(丙戌)年(1886)。新余珠珊鎮豐溪人,其父胡文山,書香門弟家庭。他16歲鄉試,考取秀才,因科舉考試廢除,后考讀南京兩江優級師范
傅亞夫(1908—1995)傅亞夫,又名傅邦聞、傅棟發,家庭出身地主,珠珊鎮石山村委石山村人。傅亞夫從小念書到江西省立臨江第五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陸軍大學11期畢業。歷任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