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川鎮 | 隸屬:茅箭區 |
區劃代碼:420302100 | 代碼前6位:42030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面積:約68.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83人 |
人口密度:約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川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大川村”由于受氣候及地質作用,地形切割明顯,山溝合理匯集成河,徑直流入百二河,且河流與百二河總體形成南北向的川流,大川因此而得名。…[詳細] |
卡子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卡子”地理環境險惡,形狀似關卡。明成化前,卡子村荒無人煙。明成化十二年(1476)屬湖廣布政使司鄖陽府鄖縣南平管轄。清朝初年仍沿明制,屬鄖縣管轄。康…[詳細] |
段家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明成化12年(1476)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用明朝建制,隸屬鄖縣十堰鎮大川保。清同治五年(1866)隸屬鄖縣南鄉大川保。民國隸屬黃龍區、十堰區大川…[詳細] |
唐家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用明朝建制,隸屬鄖縣十堰鎮大川保。清同治五年(1866)隸屬鄖縣南鄉大川保。民國隸屬鄖縣黃龍區、十堰…[詳細] |
浪溪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明成化十二年(1476)隸屬鄖陽府鄖縣。清初,沿用明朝建制,隸屬鄖縣十堰鎮大川保。清同治五年(1866)隸屬鄖縣南鄉大川保。民國隸屬鄖縣黃龍區、十堰區…[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明末清初,鄂東有兄弟二人,兄長叫大川,胞弟叫小川,為躲債,兄弟二人不遠千里,來到現在的大川鎮安家落戶。經過數十代人的繁衍生息,小川的后人遷到伏龍山下,大川的后人留了下來,繼續在此勞作耕耘,繁衍生息,大川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十堰市茅箭區轄鄉。1950年建大川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建鄉。位于區境西南部,距區府15公里。面積68.1平方公里,人口0.5萬。207國道穿境。轄大川、卡子、浪溪、段家、唐家、鐘河、黃家、板橋8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為主,林特產品有木耳、天麻、香菇、板栗、茶葉、杜仲。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大川鎮被評定為2022年度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
2023年11月,大川鎮被命名為2023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2022年3月,大川鎮被命名(確認)為2021年湖北省衛生城市(縣城、鄉鎮)。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大川鎮:相傳,明末清初,鄂東有兄弟二人,兄長叫大川,胞弟叫小川,為躲債,兄弟二人不遠千里,來到現在的大川鎮安家落戶。經過數十代人的繁衍生息,小川的后人遷到伏龍山下,大川的后人留了下來,繼續在此勞作耕耘,繁衍生息,大川因此而得名。
文化旅游:
【茅箭百二河生態休閑長廊】國家A-旅游區。百二河生態休閑長廊位于茅箭區二堰街辦百二河村,距十堰城區約3公里,占地面積15000余畝,景區植被覆蓋率高,風光怡人,是十堰城區的“天然氧吧”和“城
【茅箭大川生態農業觀光園】國家A-旅游區。大川生態農業觀光園位于十堰城區南郊,距市中心12公里,森林覆蓋率90%,古樹參天、山清水秀、農家居舍,田園桑陌,是十堰城區及周邊區域居民休閑旅游的理
歷史沿革:
清代隸屬湖北省鄖縣南鄉。
1941年,隸屬湖北省襄陽道鄖縣。
民國成立后隸屬湖北省鄖縣。
1922隸屬湖北省鄖縣第七區。
1932屬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1944大川屬鄖縣十堰鄉二保。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當年9月隸屬五星人民公社、英雄人民公社,轄大川、板橋、黃家、卡子、段家、浪溪、中河、唐家等8個大隊,屬鄖縣十堰區。
1971年撤區并社時,小川公社和西溝公社部分生產大隊合并,成立大川公社,隸屬大川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