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包場村 | 隸屬:豐利鎮 |
區劃代碼:320623108216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當地在建國期間堆放鹽包的地方,稱鹽包場。
基本介紹:
包場村位于豐利鎮東首,蘇202線以南,東與苴鎮鎮交界,屏豐東路從南部穿境而過,方圓6.1平方公里,全村總耕地面積4562.5畝,10個村民小組,937個農戶,總人口3084人,包場村村黨員100名,其中:男90人,女10人,60歲以上黨員50人,高中以上學歷18人,定編村干6人。
包場村縱向主干道路四條,27條莊線道路全部實行了砂石路面,4條縱向渠道已有3條實行了硬質化,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本村三種養殖板塊已經形成,以一、二、三組種植商品棉科科棉3號為主,建成了商品棉示范方一個,通過了縣農林局驗收。四、五、六組以淡水生態養殖為主,養殖面積1740畝,通過了市海洋漁業局驗收,為拓展市場村支部
榮譽排行:
2017年12月,江蘇省愛衛會命名包場村為2017年度江蘇省衛生鎮(村)。
歷史沿革:
1984年由公社大隊變鎮、村時取名包場村,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包場村附近有小洋口景區、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如東國清園、洋口港、掘港國清寺、長沙海灘等旅游景點,有如東狼山雞、如東大米、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如東泥螺、如東文蛤等特產,有如東面塑、南通紅木雕刻、青石雕刻、提線木偶制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哨口制作技藝)、哭九千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