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如東縣 | 隸屬:南通市 |
區劃代碼:320623 | 代碼前6位:320623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轄區面積:約17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8萬人 |
人口密度:約50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12個鎮、1個社區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掘港街道 | 11.31萬人 | 71.7km2 | 以原掘港鎮的青園、古池、燈塔等10個居委會和陳高、掘西、虹橋等20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如東縣掘港街道辦事處…[詳細] |
城中街道 | 9.15萬人 | 73km2 | 以原掘港鎮的友好、三元、民主等8個居委會和新光、五總、北場等8個村委會區域,設立如東縣城中街道辦事處;…[詳細] |
栟茶鎮 | 4.36萬人 | 32.4km2 | 如東縣轄鎮。1995年設栟茶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府55公里。面積32.4平方公里,人口3.7萬。掘栟公路過境。轄萬河、新元、洋港、解堡、港頭、向榮…[詳細] |
沿海經濟開發區(洋口鎮) | 5.81萬人 | 24km2 | 如東縣轄鄉。1951年建洋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瀕臨黃海,距縣府33公里。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2萬。202省道過…[詳細] |
洋口港開發區(長沙鎮) | 3.33萬人 | 65km2 | 如東縣轄鎮。1958年建長沙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2公里,距南通港口55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3.7萬。…[詳細] |
循環經濟產業園(大豫鎮) | 7.13萬人 | 59.5km2 | 如東縣轄鄉。1957年由鎮東、南坎、豫北三鄉合并為大豫鄉,1958年改公社,1965年更名南坎公社,1983年設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15公里。面積…[詳細] |
馬塘鎮 | 6.79萬人 | 140km2 | 馬塘鎮位于南通以北40公里,地處如東縣中腹地帶,毗鄰縣城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萬人,轄26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
馬…[詳細] |
豐利鎮 | 6.16萬人 | 49.5km2 | 如東縣轄鎮。1929年設豐利鎮。位于縣境西北部,瀕臨黃海,緊連洋口港,距南通機場45公里。面積49.5平方公里,人口3.8萬。古豐公路穿境。轄古豐、周…[詳細] |
曹埠鎮 | 3.82萬人 | 29.6km2 | 如東縣轄鄉。1940年建惕安鄉,1958年更名孫窯公社,1962年更名曹埠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29.6平方公里,…[詳細] |
岔河鎮 | 6.7萬人 | 24.5km2 | 如東縣轄鎮。1948年建岔河鎮,1959年改岔河公社,1976年復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24.5平方公里,人口2萬。掘丁公路、通洋公路…[詳細] |
雙甸鎮 | 5.8萬人 | 120km2 | 雙甸鎮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位于如東西部腹地,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古鎮雙甸煥發了青春。
雙甸鎮現有人口7.97萬,轄21個行政村,3個居…[詳細] |
新店鎮 | 3.04萬人 | 52km2 | 如東縣轄鎮。1958年成立新店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南通興仁機場25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2萬。通洋公路過…[詳細] |
河口鎮 | 4.77萬人 | 32km2 | 如東縣轄鎮。1941年為馬莊、趙港、花園3個鄉,1957年合并建直夫鄉,1958年建直夫公社,1965年更名河口公社,1983年改河口鄉,1994年建…[詳細] |
袁莊鎮 | 4.14萬人 | 50km2 | 如東縣轄鄉。1958年成立達富公社,1959年更名袁莊公社,1965年改名南澪公社,1981年復名袁莊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50…[詳細] |
經濟開發區 | 1.69萬人 | 30.5km2 | 如東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總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近年來,開發區積極搶抓一帶一路、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深化跨江融合、深耕上海戰略,…[詳細] |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 | …[詳細] | ||
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 | 1141人 | 江蘇省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簡稱“洋口港開發區”。2016年5月30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江蘇省南通洋口港工業園的基礎上籌建而成。洋口港工業園成…[詳細] | |
如東東安科技園區 | 1785人 | 如東東安科技園成立于2006年8月,是如東經濟開發“四大平臺”之一,區域總面積69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開發為6.6平方公里,二期開發為10平方公里。科技…[詳細] | |
如東沿海旅游經濟開發區 | 江蘇省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原是海灘,2003年,圍墾后創辦化工集聚區。如東開創荒灘換開發資金的先河,以地引企,累計落戶項目100多個,其中,20家上市公…[詳細] | ||
南通外向型農業開發區(苴鎮街道) | 3.51萬人 | 77km2 | 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是1995年獲批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于2012年正式組建啟動。全區控制規劃面積16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2平方公里,高涂及灘…[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其原為如皋縣東鄉而得名。
基本介紹:
如東縣,江蘇省南通市下轄,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縣境南與通州區為鄰,西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市毗連,東面和北面瀕臨黃海。陸域面積2122平方千米,管轄海域面積496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全縣下轄3個街道、12個鎮。
如東是江海鹽墾文化的代表。秦漢以前縣境為長江口沙洲,故稱扶海洲。因長江、黃淮沖積成陸后,如東鹽業興起,亭場林立,至明清繁盛一時。民國之后,沿海逐步廢灶興墾。建國后,現代農漁業得到發展。1988年對外開放后,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邁入全國百強縣。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2025全國GDP百強縣發布,如東縣位列第30位。
2025年2月,2025新型工業化標桿縣名單發布,如東縣上榜。
2024年12月,2024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名單公布,如東縣名列第41名。
2024年12月,2024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名單公布,如東縣上榜。
2024年11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如東縣位列第32位。
2024年9月,縣域新型工業化綜合實力全國500強(2024)發布,如東縣位列106位。
2024年7月,2024賽迪百強縣名單發布,如東縣上榜,位列第33名。
2024年5月,入選江蘇省第三批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名單。
2024年2月,如東縣被確定為2023年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縣。
歷史沿革:
據現存明、清時期的《如皋縣志》載:春秋時(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如皋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故址即今立發橋),屬吳國。
戰國時(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改屬楚。
秦時屬九江郡。
楚漢相爭時,為東楚所有,隸屬于東陽郡。
漢初,為吳王劉濞封地,屬于海陵縣(故治今泰州)。
三國時,曹操令江淮地區居民遷徙,海陵縣廢,為隙地。
后吳主孫亮以呂岱(呂是海陵人)為大司馬,呂復置海陵縣。
晉太康元年(280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