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樂鄉街道 | 隸屬:松滋市 |
區劃代碼:421087002 | 代碼前6位:42108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119.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3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麻水社區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麻水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麻水”指人民公社化時的麻水鄉。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朝陽觀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詳細] |
全心社區 | ~018 | 鎮中心區 | 清朝時期,此地有一處泉水,取名泉心,俗稱全心。“全心”諧音泉心,指泉水。…[詳細] |
楊樹河村 | ~200 | 村莊 | “楊樹河”該處指村內河流兩岸的楊樹。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羅陽、雙坪、勝利大隊;1961年恢復區…[詳細] |
中水橋村 | ~201 | 村莊 | 因為橋面地勢較低,長被河水沖刷,又名沖水橋取名沖水橋,后引申為中水橋。…[詳細] |
聯合村 | ~202 | 村莊 | “聯合”指合并、聯盟,該處指石人橋、楊林、白家垴聯合一起組合成一個大隊。…[詳細] |
陶家沖村 | ~203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朝陽、子林、和平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麻水公社;197…[詳細] |
簸箕巖村 | ~204 | 村莊 | 本村內有二塊形如簸箕的石頭,大的一塊約有18平方米,小的一塊約有8平方米。…[詳細] |
椏杈鋪村 | ~205 | 村莊 | 椏杈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八眼泉村 | ~206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花園人民公社,設立全泉、何家畈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王家橋區張家畈公社;1975…[詳細] |
高家榜村 | ~207 | 村莊 | 1950年后,屬松滋縣第五區;1958年后人民公社化時,屬鋼鐵人民公社,設立桃紅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北河水庫管理處;1975年1月撤區并…[詳細] |
李橋村 | ~209 | 村莊 | 1950年屬第四區李橋人民公社李橋大隊;1952年屬第四區分社的第十一區李橋人民公社李橋大隊;1953年屬第四期李橋人民公社李橋大隊;1956年屬老城…[詳細] |
天星觀村 | ~210 | 村莊 | 1950年屬老城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南岳人民公社,設立雙橋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屬老城區南岳人民公社;1975年1月撤區并社,屬…[詳細] |
張家畈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1950年屬筆泉鄉;1958年屬花園公社;1960年為王家橋區張家畈公社張家畈大隊;1984年為張家畈鄉張家畈村,并更名為張家畈村民委員會;1987年…[詳細] |
尖山村 | ~212 | 村莊 | 1950年后屬碧泉鄉;1958年屬張家畈公社,設立尖山大隊;1961年屬王家橋區張家畈公社;1975年屬張家畈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王家橋區麻水…[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松滋有“樂鄉”之稱,新成立的街道取名為樂鄉街道。
基本介紹:
樂鄉街道辦事處轄原陳店鎮全心村、李橋村、天星觀村和原王家橋鎮麻水社區、楊樹河村、中水橋村、聯合村、陶家沖村、簸箕巖村、椏杈鋪村、八眼泉村、高家榜村以及原新江口鎮張家畈村、尖山村共1個社區13個村,總面積約119.96平方公里,人口2.95萬人。辦事處治所設在麻水集鎮。八寶鎮調整后共1個社區16個村,面積約137.09平方公里,人口6.4萬人。陳店鎮調整后共1個社區9個村,面積約113.11平方公里,人口2.9萬人。王家橋鎮調整后共1個社區13個村,面積82.17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
歷史沿革:
樂鄉街道于2019年11月2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將陳店鎮的全心、李橋、天星觀3個村民委員會,王家橋鎮的麻水社區和楊樹河、中水橋、聯合、陶家沖、簸箕巖、椏權鋪、八眼泉、高家榜8個村民委員會,以及原新江口鎮的張家畈、尖山2個村民委員會,共1個社區、13個村民委會員劃歸樂鄉街道辦事處管轄,街道辦事處駐麻水集鎮。
2019年12月31日正式掛牌。
2020年5月正式歸建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