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松滋市 | 隸屬:荊州市 |
區劃代碼:421087 | 代碼前6位:421087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縣級市 | 車牌代碼:鄂D |
長途區號:0716 | 郵政編碼:434000 |
轄區面積:約217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5.48萬人 |
人口密度:約30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街道、13個鎮、2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新江口街道 | 16.92萬人 | 115km2 | 新江口鎮是松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松滋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其版土面積11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近13萬,其中農村…[詳細] |
樂鄉街道 | 2.31萬人 | 119.96km2 | 樂鄉街道辦事處轄原陳店鎮全心村、李橋村、天星觀村和原王家橋鎮麻水社區、楊樹河村、中水橋村、聯合村、陶家沖村、簸箕巖村、椏杈鋪村、八眼泉村、高家榜村以及…[詳細] |
南海鎮 | 4.36萬人 | 171.3km2 | 松滋市轄鎮。1958年建南海公社,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5公里。面積171.3平方公里,人口7萬。省級紅(花套)東(岳廟)公路和沙(市)…[詳細] |
八寶鎮 | 4.32萬人 | 160km2 | 松滋市八寶鎮是荊州市的蔬菜生產大鎮和養豬大鎮,蔬菜年產量達到300多萬斤,年出欄肥豬10萬頭以上。該鎮蔬菜基地主要集中在永興場村,1999該村蔬菜大棚…[詳細] |
涴市鎮 | 3.47萬人 | 148km2 | 涴市鎮位于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涴演曲回而得名。她三面環水,上接宜昌,下連荊州,腹地平疇千里,稻香魚躍,素有“古樂鄉”之美譽。
…[詳細] |
老城鎮 | 3.41萬人 | 114km2 | 座落于松滋西北部的老城鎮,“北枕長江,西接三峽”,歷有“古郡”之稱,素有“典雅”美名,自東晉至公元1943年,老城設縣治歷經九朝,長達1600余年,這…[詳細] |
陳店鎮 | 2萬人 | 153km2 | 199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地處鄂西南的松滋 市陳店撤鄉建鎮,歷史由此翻開嶄新的一頁。古老的陳店煥發青春,年輕的城鎮燦爛輝煌, 豐富的自然資源,…[詳細] |
王家橋鎮 | 2.04萬人 | 152.38km2 | 出松滋市城區西行10公里,您便到了一個古老而又發達的鄉村重鎮——王家橋。他毗鄰松滋城郊,轄43個村(場),國土面積152.38平方公里,人口5.1萬。…[詳細] |
斯家場鎮 | 2.07萬人 | 95.12km2 | -市鎮因燒制陶器“窯林”舊稱演繹而名,于明代末年建制,是松滋最早的建制鎮。地處湘鄂邊界,枕武陵余脈,連兩省三縣,物華天寶,山川錦繡,是湖北荊州的南大門…[詳細] |
楊林市鎮 | 3.05萬人 | 126.3km2 | -市鎮因燒制陶器“窯林”舊稱演繹而名,于明代末年建制,是松滋最早的建制鎮。地處湘鄂邊界,枕武陵余脈,連兩省三縣,物華天寶,山川錦繡,是湖北荊州的南大門…[詳細] |
紙廠河鎮 | 2.68萬人 | 109km2 | 松滋市轄鎮。1958年成立紙廠河公社,1975年改為王家大湖公社,1987年建紙廠河鎮。位于市境東南部,地處洈水河北岸,東與 公安縣相鄰,距市區3…[詳細] |
街河市鎮 | 2.97萬人 | 82.8km2 | 松滋市轄鎮。1958年設松南公社,1975年改為街河市公社,1987年建鎮。位于松滋市中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積82.8平方公里,人口4.3萬。轄平…[詳細] |
洈水鎮 | 5.82萬人 | 365km2 | 洈水地處湘鄂邊界,位于松滋西南邊陲。現轄一區(洈水旅游風景區)、一園(洈水國家森林公園)、2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365平方公里,占松滋市國土…[詳細] |
劉家場鎮 | 4.76萬人 | 292km2 | 松滋市劉家場鎮地處湖北西南邊陲,國土面積292平方公里,轄21個村,3個居委會。人口8.5萬,是鄂湘兩省三市(荊州、宜昌、常德)五縣(市)(松滋、宜都…[詳細] |
沙道觀鎮 | 2.39萬人 | 59km2 | 巍巍換甲山,悠悠長江水,哺育出一座荊楚名鎮,璀璨奪目;昔日“小沙市”,新千年省級中心鎮,演澤著燦爛文明,蘊藏著無限商機。
——區位優勢明顯。沙道觀位…[詳細] |
萬家鄉 | 1.83萬人 | 64.67km2 | 松滋市萬家鄉地處松滋西南部,與湖南宜萬鄉僅一河相隔,所轄8村1社區,全鄉總人口23426,其中農業人口22212,耕地面積48670畝。
萬家鄉…[詳細] |
卸甲坪土家族鄉 | 1.07萬人 | 110km2 | 松滋市轄鄉。1958年成立曲尺河公社,1975年改卸甲坪公社,1983年置卸甲坪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與湖南澧縣及湖北五峰縣接壤,距市府56公里。面積1…[詳細] |
地名由來:
東晉咸康三年(337年),以廬江郡松滋縣(今安徽省霍邱縣)的流民避兵至此,僑置松滋縣。1995年,改名松滋市。
基本介紹: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2.3萬畝,共轄16個鄉鎮2個開發區,23.5萬戶,人口85萬,農業人口68.4萬。東臨荊州,西連宜昌,南接武陵,北濱長江,華實蔽野,系焦柳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集工業農業商貿旅游于一體的新興城市。松滋市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萌動了春秋,綿延于兩漢,繁華于魏晉,勃發于明清,昌盛于改革開放。
松滋山河秀麗,地貌多姿,境內山地、丘陵、岡地、平原兼有,"六山一水三分田"。屬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32-301,年均日照時數1600-1900H,年降水量1200mm。農業生產氣候條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2024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松滋市位列第72位。
2024年3月,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名單公布,松滋市入選。
2023年12月,松滋市被認定為2023年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3年10月,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出爐,松滋市入選。
2023年1月,松滋市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強縣排行榜出爐,松滋市位列第89。
2021年11月,松滋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2021年11月,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命名松滋市為2021年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2021年8月,松滋市被推薦為2021年湖北省綠色種養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市、區)。
歷史沿革:
松滋境內的化石證明,遠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在這里定居。
“西門河遺址”“桂花樹遺址”“關洲遺址”出土文物證明,今松滋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原始的農、牧業生產,并在沿河傍山地帶,形成了原始社會聚落。
根據《禹貢》記載,夏、商、周時期,天下分九州,今松滋地屬荊州之域。
春秋、戰國屬楚。
公元前377年,屬蜀。
秦屬南郡。
公元前202年設高成縣。
西漢初,置高成縣,屬南郡(高帝、景帝時,南郡一度改名臨江,不久復
區劃: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