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景陽鎮 | 隸屬:建始縣 |
區劃代碼:422822103 | 代碼前6位:422822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鄂Q |
長途區號:0718 | 郵政編碼:445000 |
轄區面積:約16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革塘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該地清朝設過塘汛(維護治安的機構),當地人又稱兵器為“革”。該地古地名即為革塘壩,故移借為村名!案铩,土家語,“兵器”的意思。“塘”即塘汛。清代兵制…[詳細] |
馬鞍山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景陽鎮馬鞍山社區位于景陽集鎮東端,與集鎮緊緊相連。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人口1426人,中-員37名,外出務工9人,設3個黨小組。今年以來,該社區按照村…[詳細] |
團碑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團碑:是指此地早前有一姓魏的人為當地團首,在其主管轄區界址上立的一界碑,后因人們在此集聚,故名團碑![詳細] |
大里村 | ~201 | 村莊 | 景陽鎮大里村位于清江岸以北,東與花坪鎮相依,南鄰社坦村,西接恩施市,北與團碑村接壤,距新集鎮約22公里。全村常年耕地面積1499畝,其中水田554畝,…[詳細] |
社坦村 | ~202 | 村莊 | 景陽鎮社坦村位于清江岸以北,東與花坪鎮相依,南鄰鳳凰觀村,西接恩施市,北與大里村交界,距新集鎮約17公里。全村常年耕地面積1212畝,其中水田475畝…[詳細] |
鳳凰觀村 | ~203 | 村莊 | “觀”,土家方言中,指廟宇道觀。該地背靠峭壁,面對清江,溶石峰叢秀麗多姿,其中一溶石柱狀似鳳凰冠子。相古人在此破土建廟,曾挖出一對鳳凰,鳳凰隨即騰空而…[詳細] |
鄭家坦村 | ~204 | 村莊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實行新縣制,屬于花坪區景陽鄉。1950年廢除保甲制,屬于花坪區鄭家坦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于花坪人民公社,命名花坪公…[詳細] |
大壩村 | ~205 | 鎮中心區 | 大壩村位于清江南岸,革硝公路橫貫其中。村處一地勢平坦,面積較大的大壩,故名大壩。全村國土面積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285戶1086人,勞動力46…[詳細] |
興隆寺村 | ~206 | 村莊 | 此地大族向姓子弟向興隆于清道光庚寅年(1830)考中舉人后,募捐建廟,辛卯年(1831)落成,命名為興隆寺!芭d隆”蘊含兩層意義:一是人名;二是蘊含人…[詳細] |
白果樹村 | ~207 | 村莊 | 白果樹又名銀杏樹,古稱鴨腳樹或公孫樹,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詳細] |
白巖水村 | ~208 | 村莊 | 白巖水村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313戶,1076人,耕地面積1361畝。主導產業:煙葉、核桃、生豬,煙葉面積100畝,產值35萬元、核桃面積500畝,產…[詳細] |
雷家坡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實行新縣制(保甲制),屬于雙土地(民族)鄉管轄。1950年廢除保甲制,屬官店區,命名雷家坡村;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屬官店…[詳細] |
五花寨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景陽鎮五花寨村位于清江河南岸,海拔在550至700米之間,東接景陽新集鎮,南接雷家坡村,西與廖家坦村接壤,北抵清江河。全村常年耕地面積830畝,其中水…[詳細] |
廖家坦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景陽鎮廖家坦村東鄰五花寨村、雷家坡村,南接后槽村,西與恩施市相鄰,北抵清江河,天二公路貫穿境內,距新集鎮約6公里。全村常年耕地面積1005畝,其中水田…[詳細] |
后槽村 | ~212 | 村莊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實行新縣制,屬雙土鄉管轄。1950年5月廢除保甲制,屬官店區,名為后槽村;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屬官店人民公社管轄,取名先…[詳細] |
高燎村 | ~213 | 村莊 | “燎”由“簝”諧音而來。建始方言對“箬竹”的稱呼。它用途廣泛,建始人用它的干、葉來編竹簾、織斗笠、蓋草房、包粽子等。…[詳細] |
偏坦村 | ~214 | 村莊 | 清咸豐年間,尹姓先祖遷居此地,根據地形命名為偏坦,隸屬湖北布政司施南府建始縣壽里4甲;同治五年,隸屬建始縣南鄉長壽里。民國七年(1918),隸屬湖北金…[詳細] |
尹家村 | ~215 | 村莊 | 尹氏族人最早來到該地建房居住,以此命名,有紀念先祖、不忘根本之意。…[詳細] |
喜洋村 | ~216 | 村莊 | 因村民委員會轄區內有一山溪,靠西,向陽,名為西陽溪。因“西陽”與“喜洋”諧音,人們稱其為“喜洋溪”,因喜洋這名字人們認為很吉祥,故移借其名為村名。…[詳細] |
孫家坪村 | ~217 | 村莊 | 在土家方言中,山間平坦之地均稱為“坪”。孫姓族人最早到此居住,故以其姓氏名地。…[詳細] |
丁家槽村 | ~218 | 村莊 | “槽”:指兩山之間的狹長谷地,兩側是坡,中間為帶狀平地。當地居民一般沿槽兩邊山麓建房。…[詳細] |
龍潭槽村 | ~219 | 村莊 | 龍潭槽南北側是山,中間有一槽、一洞、一潭,相傳洞中曾有青龍出現,潛躍于潭中。…[詳細] |
大天坑村 | ~220 | 村莊 | 天坑,當地人對漏斗的稱呼,該地天坑又深又大,是該地的標志性地物。…[詳細] |
栗子坪村 | ~221 | 村莊 | “栗子”,即板栗。相清乾隆年間期,趙姓家族先祖從湖北荊州監利逃難至此坪,開荒破土,種植板栗樹,形成規模![詳細] |
粟谷壩村 | ~222 | 村莊 | 粟谷壩村(社區)轄區面積8平方公里,377戶,1256人,耕地面積2151畝。主導產業:煙葉和養殖業,產值約200萬元;集體經濟項目利用核桃、柑橘合作…[詳細] |
硝洞坪村 | ~223 | 村莊 | 硝洞:是指硝洞坪的一個山洞,該洞內硝土多,曾在此洞中取土熬硝,故稱硝洞![詳細] |
桐梓溝村 | ~224 | 村莊 | “桐梓”,即“油桐樹”,土家方言。該居民點處于兩山之間的溝槽部位,溝邊桐子樹較多,故稱桐梓溝![詳細] |
謝家灣村 | ~225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一支白蓮教隊伍戰敗,途經此山灣,車馬勞頓,在此卸甲逃生,故稱“卸甲灣”。后因諧音演變為“謝家灣”,與姓氏無關![詳細] |
青龍河村 | ~226 | 村莊 | 青龍河位于西北處的深谷之中,河道蜿蜒曲折且落差較大,河水清澈見底;在兩岸青山的映襯下,格外碧綠,遠遠望去,猶如一條游動的青色蛟龍,故名![詳細] |
大樹埡村 | ~227 | 村莊 | 民國三十一年(1942)實行新縣制,屬景陽鄉管轄。1950年廢除保甲制,屬官店區管轄,命名為棗龍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屬官店公社管轄,更名為棗龍大…[詳細] |
雙寨子村 | ~228 | 村莊 | “寨子”:依山而建,有木柵欄或石(土)墻為屏障的聚落,進寨道路往往只有一條。此地名說明該地曾建有兩個寨子,歷史悠久![詳細] |
龍家壩村 | ~229 | 村莊 | 康熙十二年(1672),龍姓族人自四川、云南等地還籍建始,其中一支來到龍家壩,挽草為記,落業定居,遂有其名,隸屬四川布政司夔州府建始縣景陽里;乾隆元年…[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太陽東升西落時大樹埡境內的一口井中有“太陽”,故而稱之為“井陽”;又因井陽的景色秀美,更名為“景陽”。
基本介紹:
景陽地處建始縣城南部,八百里清江中游最開闊的地帶,東接巴東縣金果坪鄉,西連恩施市紅土鄉,南靠本縣官店鎮,北抵本縣花坪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東經110°,北緯30°22″,鎮域國土面積1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萬畝,占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境內最高海拔1641米(位于南部的轎頂山),最低海拔213米(位于野三河匯入清江的入口處),海拔高差懸殊,屬典型的河谷臺地。
景陽鎮既是少數民族聚居較為集中的地方,也是革命老根據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關向應等曾在景陽開展革命活動,一九三三年,江南七鄉都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府,是全國老區貧困鄉鎮,同時也是恩施州委州政府實施“五八思源工程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景陽鎮被命名為2019年度湖北省省級生態鄉鎮。
文化旅游:
看點:景陽峽谷是八百里清江中最美的一段,其中的景陽關、五花暮靄和興隆古剎非常值得一看。景陽峽風景區位于恩施建始縣景陽鎮境內,因其峽谷風光十分壯觀,被人們喻為“清江畫廊”。清江橫貫全境,峽江兩
歷史沿革:
晉泰始元年(265年),屬建始縣。
民國時期,江南屬官店區。
1949年11月,改為官店區民族鄉。
1957年,改為官店公社。
1962年,公社改為景陽區。
1975年4月,撤區設立公社。
1984年7月,撤社并區,設為景陽區。
1996年8月,撤區設景陽鄉。
2000年,更名為景陽鎮。
自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意大利神父利瑪竇首來中國傳播基督教起,后由比利時神父將此雞引進景陽,經多年自然雜交訓化而成,以載多種資料,年生長5公斤左右,是上等補品之一 景陽雞是一個體型較大的肉用型
菊花石其“花”蘊育于幾百萬年以前,因地質運動而自然形成于巖石中,亦可稱“取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其花型酷似異彩紛層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紋理清晰,界線分明,神態逼真,玉潔晶瑩。建始縣景陽鎮尹家村
核桃亦稱胡桃,相傳張騫出使西域帶回,多生長于山區或丘陵地帶,能耐干旱。核桃號稱“長壽食品”,味甘,性溫。可補肺益腎、滋陰助陽、潤腸通便、止咳定喘!侗静菥V目》稱:“治虛寒、咳喘、腰腿疼痛。”《醫學衷中
景陽核桃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的特產。建始景陽核桃具有果大、殼薄、肉豐且嫩、味美、出仁率高、含脂高等特點,多項指標達到了國際標準,是饋贈親友和滋補身體的上乘佳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景陽核桃主要生長
景陽白柚,起源于景陽鎮,在該鎮已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它以果大色艷、汁多味濃、脆嫩化渣、甜酸適度、品德優良和無異味而聞名,在1995年全國柚類果品鑒評會上被評為優質柚。全鎮現有掛果樹5萬株,年產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