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壩鄉 | 隸屬:房縣 |
區劃代碼:420325209 | 代碼前6位:420325 |
行政區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鄂C |
長途區號:0719 | 郵政編碼:442000 |
轄區面積:約22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057人 |
人口密度:約2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壩村 | ~200 | 鄉中心區 | 下壩村,在獐洛河流域下段壩地上形成的自然村落。…[詳細] |
三溪村 | ~201 | 村莊 | 三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潭峪村 | ~202 | 村莊 | 指此地李子溝原有三個相連的大水潭,從整體看酷似一條巨龍。故稱龍譚峪村。…[詳細] |
三池村 | ~203 | 村莊 | 三池村,是三池坡村的簡稱。指面臨獐洛河大片坡地上形成的村莊。因坡地按落差建有三處澆灌莊稼的蓄水池而故名。…[詳細] |
龍駒山村 | ~204 | 鄉中心區 | 龍駒山,是門古與中壩交界的山脈,南北長1.8千米,東西600米,最高峰龍駒山埡子海拔1.2千米。山脈起伏象馬駒奔騰,谷溪奔涌象潛龍跳躍。…[詳細] |
胡灣村 | ~205 | 村莊 | 晚清時期,在此地設立獐洛河聯保,稱獐洛河市,隸屬九道團轄。民國23年(1934年)設巨寶鄉中壩保。1952年建立新政權,設中壩鄉,隸屬十三區所轄。19…[詳細] |
中壩村 | ~206 | 村莊 | 晚清時期,在此地設立獐洛河聯保,稱獐洛河市,隸屬九道團轄。民國23年(1934年)設巨寶鄉中壩保。1952年建立新政權,設中壩鄉,隸屬十三區所轄。19…[詳細] |
章灣村 | ~207 | 村莊 | 章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壩村 | ~208 | 村莊 | 上壩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龍灘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龍灘:獐洛河水急流回旋形成較大沙灘。寓意這里地勢優越、、風調雨順、物資豐富、氣候宜人的風水寶地。…[詳細] |
貫溝村 | ~210 | 村莊 | 貫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寶石村 | ~211 | 村莊 | 寶石村,原稱寶石店村。落地處鐵峪河下游。民國年間有人在此地開設店鋪。命名為寶石店。…[詳細] |
麥浪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麥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楮河村 | ~213 | 村莊 | 楮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天鵝村 | ~214 | 村莊 | 天鵝村:成立毛家山林場時,取“毛”字,想象于“天鵝之毛絨”,對新劃入的居民點命名為天鵝絨村,寓意當時的村人戶很少。…[詳細] |
地名由來:
所處地理方位及地形地貌綜合命名。獐落河流往此區域,形成三個小平地,按流域方向分別稱上壩,中壩,下壩三個小平壩。中壩處于下壩的位子,因政府駐地在此,故稱此區域為中壩鄉。
基本介紹:
房縣轄鄉。1949年為中壩區,1958年改為公社,1961年復設區,1975年為公社,1987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72公里。面積224平方公里,人口1.6萬。為車(家灣)中(壩)公路終點。轄章家灣、中壩、上壩、下壩、罐溝、南坪、三溪溝、潭余溝、龍駒山、安家坡、三池、良田凹、胡家灣、潘家河、姚家河、麥浪坪、寶石店、船倉、軍家坡、水梨溝、褚河、杉樹染、青草坪、油炸園、長灘寺、咸池、毛家山、龍灘、青陽溝、西坡、廟平31個村委會。野生動物有狗熊、野豬、羚鬃羊、獐、鹿等。南部三池村高變質無煙煤儲量較大。農業主產稻谷、小麥、玉米、黃豆,經濟作物以木耳、香菇、板栗、桐油、核桃、生漆等為主。鄉鎮企業產
文化旅游:
三池曹家大院位于十堰市房縣中壩鄉三池村三組,建筑東臨深河、良田洼山,西靠文家山,南臨三池坡。建筑坐西朝東,為磚木結構,硬山布瓦屋頂,占地面積593.4㎡,總建筑面積1186.8㎡,通面闊21
樟腦洞遺址位于房縣龍灘鄉青陽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洞穴生成于下寒武系天河板組灰巖中,在樟腦河東岸,高出河水面約8米。洞口高5米、寬5·5米,洞內面積約35平方米。1986年發掘,出土石器有
歷史沿革:
明末人們沿獐落河流域尋術生存之地,清初設保甲鄉里治理地方。
晚清時期,設獐洛河聯保,由九道團所轄;民國二十三年(1834)設區寶鄉,歸四區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廢聯保為鄉,分設中壩鄉、下壩鄉、獐洛河三個鄉歸范家埡鎮所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設聚寶鄉轄11保;1946年9月,王樹聲、羅厚福率中原突圍部隊轉戰房縣,開辟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在中壩建立中共房縣縣委,房縣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月房
湖北省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是馳名中外的“木耳之鄉”。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因其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