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孟莊鎮 | 隸屬:輝縣市 |
區劃代碼:410782104 | 代碼前6位:41078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轄區面積:約3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7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96人/平方公里 | 海拔:88米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郊東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孟電花園社區:東起米多奇廠,西至清暉路,南起太行大道(含圣邦花園),北至孟電花園支路和恒邦首院北支路。轄區內有孟電花園、尚成家園、圣邦花園、恒邦首院等…[詳細] |
孟莊村 | ~201 | 主城區 | 原名北上封。明萬歷年間(1573-1620),陜西布政司參政郭孟諸居此,改名為孟諸村,后演變為今名。…[詳細] |
路固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因村落始建時,路面崎嶇,遇雨泥濘,很受過路行人責難,于是村人群起經常修補加固,保持路面平整,故名。…[詳細] |
段屯村 | ~203 | 主城區 | 段姓首居于此,取名段家屯,后簡稱段屯。1949年為段屯村公所,屬輝縣第一區、第十區。1958年為段屯大隊,屬孟莊公社。1959年屬梁村公社。1980年…[詳細] |
澗頭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傳:晉代呂姓遷此建村,因村東有泄洪深澗,沒到汛期,有泉涌出,故名呂澗頭。唐末,洪水為害,呂姓他遷,后由山西壺關遷來王、郭兩姓在此定居,故將村名改為澗頭…[詳細] |
東夏峰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傳:春秋時,晉衛之戰曾在此地,東西各扎帳篷一處。后漸成兩個村落。居東,故稱東帳篷。后音義演變成今名。…[詳細] |
西夏峰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傳:春秋時,晉衛之戰曾在此地,東西各扎帳篷一處。后漸成兩個村落。居西,故稱西帳篷。后音義演變成西夏峰。…[詳細] |
南田莊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傳:建于元代,以姓氏取名常家屯。明初,村莊擴展,形成南北兩個村莊,因田姓較多,取名南田莊,北田莊。清代因兩村合一廟會,又統稱南田莊。1960年,南田莊…[詳細] |
北田莊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傳:建于元代,以姓氏取名常家屯。明初,村莊擴展,形成南北兩個村莊,因田姓較多,取名南田莊,北田莊。清代因兩村合一廟會,又統稱南田莊。1960年,南田莊…[詳細] |
常屯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朝時,村中梁姓建樓房,取名梁樓。清時,因村主街較長,改為長家屯,后諧音為常家屯,又簡為今名。…[詳細] |
鄭屯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明正德年間(1506-1522),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詳細] |
高村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明初,高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1949年為高村村公所,屬輝縣第一區、第十區。1958年為高村大隊,屬孟莊公社。1959年屬梁村公社。1980年…[詳細] |
范屯村 | ~212 | 城鄉結合區 | 明初,范氏先人范洞和,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范家屯,后簡稱今名。…[詳細] |
前李固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朝有位叫李固的秀才,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李固。隨著人口的繁衍,分為前、中、后李固三村,因居南,故稱前李固。…[詳細] |
中李固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朝有位叫李固的秀才,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李固。隨著人口的繁衍,分為前、中、后李固三村,因居中,故名。…[詳細] |
后李固村 | ~215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朝有位叫李固的秀才,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李固。隨著人口的繁衍,分為前、中、后李固三村,因居后,故稱后李固。…[詳細] |
孟墳村 | ~216 | 城鄉結合區 | 傳:清乾隆時,都察院官員孟某葬此,雇人守護墳塋,后人口繁衍,漸成村落,即取名孟家墳,后簡稱今名。…[詳細] |
南陳馬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傳:北宋時,此地布有南北兩個馬陣,后形成兩個村莊,居南,即稱南馬陣,后音義演變為今名。…[詳細] |
大蒲水村 | ~218 | 城鄉結合區 | 此地西北河中蒲草叢生,清水常流,建村后人稱蒲水。后形成兩個村落,因較大,故名。…[詳細] |
小蒲水村 | ~219 | 城鄉結合區 | 因此地西北河中蒲草叢生,清水常流,建村后人稱蒲水。后形成兩個村落,因較小,故名。…[詳細] |
郭村村 | ~220 | 城鄉結合區 | 明正德年間,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郭家村,后簡稱今名。…[詳細] |
徐村村 | ~221 | 城鄉結合區 | 明初,徐姓遷此建村,故名。1949年為徐村村公所,屬輝縣第一區、第十區。1958年為徐村大隊,屬孟莊公社。1959年屬梁村公社。1980年屬孟莊公社。…[詳細] |
侯村村 | ~222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正德年間,山西洪洞縣侯姓遷此建村,故名。…[詳細] |
煙墩村 | ~223 | 城鄉結合區 | 傳:周朝時,周文王曾在此建烽火臺,當地稱烽火臺為煙墩,建村后以此得名。…[詳細] |
小呂村 | ~224 | 城鄉結合區 | 原名黃李村,后因呂姓增多,易為今名。1949年為小呂村公所,屬輝縣第一區、第十區。1958年為小呂村大隊,屬孟莊公社。1959年屬梁村公社。1980年…[詳細] |
梁村村 | ~225 | 城鄉結合區 | 傳:明初山西洪洞縣梁、宋、閻三姓遷此建村,各居一片,取名梁村、宋村、閻圪垱。清時,因梁姓人多勢大,故名。…[詳細] |
三里屯村 | ~226 | 主城區 | 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3)建村時,取名小屯村。大約到清乾隆時,西頭修大石橋一座,因北距縣衙三里,人稱三里橋,村名遂改為三里屯。辛亥革命時期,…[詳細] |
南李莊村 | ~227 | 主城區 | 漢朝李姓遷至此建村,取名李家莊,因村位于縣城南,后改成南李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名北上村。明崇禎年間,陜西兵備道布政司參政官員郭孟諸在此定居,改名孟諸村,演為今名。
基本介紹:
在市境東南部,距市人民政府駐地5千米。東村委會駐地,鄰新鄉市,南村委會駐地,鄰新鄉市鳳泉區大塊鎮,西村委會駐地,鄰胡橋街道,北村委會駐地,鄰城關街道、常村鎮。面積35.5平方千米。居民1.7萬戶7萬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等民族。鎮人民政府駐孟莊,故得鎮名。轄孟莊、段屯、路固、澗頭、東夏峰、西夏峰、南田莊、北田莊、常屯、鄭屯、高村、范屯、前李固、中李固、后李固、孟墳、南陳馬、大蒲水、小蒲水、郭村、徐村、侯村、煙墩、小呂村、梁村、三里屯、南李莊27個村委會。1912年分屬輝縣第九區和第十區。1946年建孟莊鎮。1949年分屬第一區、第十區。1958年設孟莊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建孟莊鄉。19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孟莊鎮位列第321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發布,孟莊鎮榜上有名,位列第51名。
2024年5月,2024鎮域經濟中部100強榜單發布,孟莊鎮位列第39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孟莊鎮位列第39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孟莊鎮位列第321位。
2023年9月,2023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孟莊鎮位列第55。
2023年9月,孟莊鎮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孟莊鎮位列第362。
歷史沿革:
1912年分屬輝縣第九區和第十區。
1946年置孟莊鎮。
1949年分屬第一區、第十區。
1958年成立孟莊公社。
1983年設孟莊鄉。
1988年撤輝縣設輝縣市,屬之,同年撤銷孟莊鄉改置孟莊鎮。
區劃: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孟莊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