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壩村 | 隸屬:長征街道 |
區劃代碼:520302009204 | 代碼前6位:5203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C |
長途區號:0852 | 郵政編碼:563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因土地平坦且土質疏松而命名。
基本介紹:
沙壩村位于遵義市城區東面城郊結合部,北與火車站、汽車客運站接壤,市區主干道外環路橫跨其中,沙河、永城、石佛、珍珠等公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典型的物資集散地,為集體發展市場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轄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設有一個黨總支部和一個村民委員會,下轄五個黨支部,共有村、居民黨員93名,七個村民組有村民1318戶3580人,居民889戶2803人,機關企事業單位66個。
改革開放以來,沙壩村利用地理優勢,發展集體經濟,外來資金的投入,樓房林立,形成沙河鋼材、太陽園、茍家井等大型批發市場,企業(含個體工商戶)7500個,完成總產值2.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占0.2%
歷史沿革:
成立于1984年。
解放前系朝陽鎮七、八保,解放后屬涼水鄉管轄,公社化后屬長征管理區;1962年建為沙壩大隊,文革中又更為長征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定名為沙壩大隊,駐地青菜關,1984年郊區人民公社更名為鄉,生產大隊更名為村,沙壩村,隸屬長征鄉,1992年,撤鄉并鎮,隸屬長征鎮,2003年12月沙壩村與沙壩社區合并為沙壩村。
周邊相關:
沙壩村附近有遵義會議會址、遵義動物園、大板水水利風景區、遵義湘山寺、錦繡紅花崗、紅軍遵義總政治部舊址等旅游景點,有海龍貢米、即食玉米粉、遵義豆花面、遵義絲娃娃、糯玉米花、玫瑰肉糕等特產,有遵義通草堆畫、旺草竹編技藝、釀醋技藝(赤水曬醋制作)、仡佬族婚俗、茅坪花苗婚俗等民俗文化。
區劃: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街道·沙壩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