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那勞鎮 | 隸屬:西林縣 |
區劃代碼:451030102 | 代碼前6位:451030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L |
長途區號:0776 | 郵政編碼:533000 |
轄區面積:約229.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100人 |
人口密度:約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那勞村 | ~201 | 鎮中心區 | 那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那賓村 | ~202 | 村莊 | 那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洞堅村 | ~203 | 村莊 | 洞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斗皇村 | ~204 | 村莊 | 斗皇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寨村 | ~205 | 村莊 | 新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頂蚌村 | ~206 | 村莊 | 頂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那勞,為壯語地名,意為象豬板油一樣肥的田,別稱“維新",因清末那勞人岑毓寶參加“維新”運動組織“維新團”而得名。
基本介紹:
那勞鄉位于縣境東部,東與田林縣毗連,南和西南分別與足別鄉、西平鄉為界,西與普合苗族鄉接壤,北靠隆林各族自治縣。 鄉政府駐那勞村,距縣城39公里。轄那勞、那兵、洞堅、新賽、頂蚌、斗皇6個村公所,24個村民委員會。全鄉人口共7650人,其中壯族占81%,漢族占5%,瑤族占2%,苗族占2%,其他民族占10%。
全鄉面積229.33平方公里,有耕進面積 108公頃,森林18409.7公頃。馱娘江流經境內42公里,西平河自南向北于那勞村與馱娘江江流。氣息溫和,年平均20攝氏度。主產水稻、玉米、黃豆,木材有杉、松、椿等,水果有桃、李、批把、柿子、云南香芒、芭蕉、西瓜等,另有云耳、魚、鱉出產。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那勞鎮被授予為第一批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稱號。
2021年5月,那勞鎮被命名為第五批廣西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
2019年7月,那勞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18年12月,那勞鎮上榜廣西2018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2014年7月,那勞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那勞鄉那勞村是清光緒初年云貴總督岑毓英和清末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岑春煊的老家。這里有岑氏經明、清兩代建起來的家宅、廟宇、紀念物等建筑群。岑懷遠將軍廟:岑懷遠,南宋邊將,是明朝上林長官司岑子成之
介 紹 西林縣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縣城東約50公里的那勞鄉那勞村內,是明上林長官司土官岑密的的莊園舊址,也是岑密的后人清云貴總督、受封“太子太保”的抗法將領岑毓英和清四川總督、云貴總督
介 紹在西林縣那勞鄉那勞村。這是一組包括宮保府、南陰書院、榮祿第、岑氏宗祠、增壽亭、思子樓、孝子孝女坊等,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古建筑群。 建筑群為三進院落,磚木結構建筑。前進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那勞(維新)屬西林縣西區一段。
民國十一年(1922年),稱那勞團務所,后改那勞鄉。
1951年8月,屬隆林各族自治縣第七區。
1958年,稱維新公社。
1961—1962年,實行小公社制,分為那勞和白老兩個公社。
1984年,恢復鄉、村區劃制,稱那勞鄉,同時分出設立足別瑤族苗族鄉。
2013年,那勞鄉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