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灣鎮 | 隸屬:靖遠縣 |
區劃代碼:620421102 | 代碼前6位:620421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D |
長途區號:0943 | 郵政編碼:730900 |
轄區面積:約229.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8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銀三角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國道109線、省道308線貫穿全社區,形成三角,因此稱銀三角。…[詳細] |
新民社區 | ~002 | 特殊區域 | 新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詳細] |
滋泥水村 | ~200 | 村莊 | 因座落于滋泥水村,又管轄下設4個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滋泥水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三合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三合村委會坐落于瓜園村,又管轄下設十三個社的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三合村委會。…[詳細] |
大壩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大壩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砂梁村 | ~203 | 村莊 | 砂梁村委會坐落于砂梁村,又管轄下設砂梁村一至十一社、十一個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砂梁村民委員會。…[詳細] |
楊柳村 | ~204 | 村莊 | 楊柳村委會位于楊柳村,有管轄下設楊柳一社、(卯河水、班家灣)楊柳二社、(楊稍)楊柳三社(楊稍)的三個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楊柳村委會。…[詳細] |
瓜園村 | ~205 | 村莊 | 瓜園村委會坐落于瓜園村,又管轄下設瓜園村一社、瓜園村二社、瓜園村三社的三個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瓜園村委會。…[詳細] |
南頭村 | ~206 | 村莊 | 南頭村委會坐落于南頭村,又管轄下設南頭村一社、南頭村二社、南頭村三社、南頭村四社、南頭村五社、南頭村六社的六個自然村,因其所在的地區職能,故命名為南頭…[詳細] |
東灣村 | ~207 | 村莊 | 東灣村委會坐落于東灣村,又管轄下設東灣村一社,東灣村二社,東灣村三社,東灣村四社,東灣村五社,東灣村六社,東灣村七社,東灣村八社,東灣村九社的九個自然…[詳細] |
紅柳村 | ~208 | 村莊 | 據村民代代相在明清時期,因本地遍布紅柳樹且有數眼天然清泉為過往客商駐留歇息提供便利,因而被廣泛流傳得名“紅柳泉”。…[詳細] |
地名由來:
東灣鎮因黃河西來至此轉向北流,呈“彎”形,又因在縣城之東故取名東灣。
基本介紹:
東灣鎮位于靖遠縣城東北部,東與平川區寶雞鎮、共和鎮接壤,南連烏蘭鎮,西臨黃河,與糜灘、三灘隔河相望,北靠平川區陡城鎮。因黃河由西而來至此轉北流去,呈彎形,又在縣城之東而得名--東灣。東灣鎮總面積229.3平方公里,折合34.4萬畝,有效耕地4.464萬畝。
行政區劃
現轄三合、大壩、瓜園、楊柳、砂梁、南頭、東灣、紅柳、滋泥水、馮園10個村,78個村民小組,1個銀三角社區, 2個居民小組。
人口民族
10405戶,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21人,全屬漢族,全鎮人多地少,平均每平方公里196人。
歷史沿革
東灣鎮政府駐地東灣村,距縣城15公里。解放前設鄉公所,1949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東灣鎮(蔬菜)榜上有名。
2014年7月,東灣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法泉寺石窟法泉寺座落于縣城東十公里處紅山岔內,四周紅色石質山體裸露,山崖下有泉水涌出,以“法門”“清泉”立說,故名法泉寺,是隴上聞名的佛寺之一。法泉寺石窟依山開鑿,始建于北魏時期,唐宋兩代較
歷史沿革:
1912年后,屬東灣鄉公所。
1949年后,設為靖遠縣第三區公所。
1958年,成立東灣公社。
1963年,調整為東灣區公所。
1968年,復稱東灣公社。
1983年,改為東灣鄉。
2002年,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