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塘鎮 | 隸屬:仁化縣 |
區劃代碼:440224107 | 代碼前6位:44022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F |
聯系電話:0751-6396008 | 郵政編碼:512000 |
轄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200人 |
人口密度:約102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仁化縣石塘鎮文昌路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塘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此地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相傳因周圍多魚塘,塘中均有石筍,故名。…[詳細] |
上中坌村 | ~201 | 村莊 | 分為兩個地段,上段叫上中坌,下段叫下中坌,故名。…[詳細] |
下中坌村 | ~202 | 村莊 | 分為兩個地段,上段叫上中坌,下段叫下中坌,故名。…[詳細] |
石塘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石塘古村坐落于離世界遺產丹霞山西北20公里的一處美麗的小盆地中,周邊山巒青黛,中間一抹平疇,田園遼闊,溪流蜿蜒,稻浪金黃,村莊星布,擁有悠久而又光榮的…[詳細] |
光明村 | ~204 | 村莊 | 因與水歷村分開管理后,原合作社比較曲折復雜,工作滯后,合并后,希望有新的曙光,故名。…[詳細] |
水歷村 | ~205 | 村莊 | 因水蘿村與歷林村合并,兩村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京群村 | ~206 | 村莊 | 因京聯大隊和聯群大隊合并為一個大隊,各取兩個大隊其中一個字,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石塘鎮歷史悠久,南北朝時代已有先民在此卜居。石塘地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相傳因周圍多魚塘,塘中均有石筍,故名石塘。
基本介紹:
5、旅游景點
石塘雙峰寨,位于仁化縣城19公里處的石塘鎮石塘村邊,是一座具有歐洲十六世紀中葉古堡建筑風格的古寨,震撼南粵大地,被稱為“繼海陸豐農-動”后農民-中最偉大的戰斗——雙峰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因而它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列入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雙峰寨始建于清光緒已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寅成戊年(1911年)。座北朝南,石灰石青磚灰沙砌筑,略呈正方形,墻基有1.7米寬,墻頂80公分,圍墻高9米,0高13米,面積達4164平方米。正南中間為五層主樓,四角均有炮樓,樓與樓之間用圍墻相連,墻內上下建有瓦面蓋頂的走廊。上層稱走馬廊,下層稱半邊屋,均
石塘鎮聯系電話:0751-6396008
榮譽排行:
2023年4月,2022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創建單位名單出爐,石塘鎮在列。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石塘鎮人口數量為8200人,位列仁化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位。
2021年1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名單,石塘鎮位列其中。
文化旅游:
石塘古村坐落于離世界遺產丹霞山西北20公里的一處美麗的小盆地中,周邊山巒青黛,中間一抹平疇,田園遼闊,溪流蜿蜒,稻浪金黃,村莊星布,擁有悠久而又光榮的歷史。從明洪武年間始祖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
雙峰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縣城西19公里的石塘鎮,始建清光緒乙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李自勝籌金三萬,前后歷時12年建成,雙峰寨成長方形,石灰及青磚砌成,南
水口塔建于明朝,坐落于石塘鎮歷林村委會歷林村小組,緊鄰潼陽水溪旁。塔為平面六角形,七層平座樓閣式空心磚構塔,通高18.6米,該塔造型端莊秀麗,比例協調。但是該塔由于地基下沉原因,致使塔往東南
石塘堆花米酒展覽館建于2013年12月,占地1000平方米,博物館主要包括酒歷史、建設工藝傳承區、制酒用具展示區、產品展示區、鑒賞體驗區和遠景規劃等分區。堆花米酒展覽館與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
歷史沿革:
石塘鎮向為仁化屬地,其隸屬關系,隨著仁化縣行政區域演變而演變。
唐垂拱四年(688元),屬仁化縣潼陽鄉(董塘、石塘)。
明朝時,稱石塘都。
民國二年(1913年),屬仁化縣董塘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董塘鄉。
1949年,屬第二區。
1955年,屬董塘區。
1958年,屬丹霞公社。
1959年,屬董塘人民公社。
1961年,改石塘公社。
1984年,改石塘區公所。
198
石塘鎮位于仁化縣西南部,主要生產堆花米酒的石塘古村歷史悠久,村落規模宏大,自明朝洪武年間至今,石塘村已經有650年歷史,到清代咸豐年間已發展為有名的千家村,村內現有古建筑133座,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0
炸蠔豉是石塘當地發源的特色菜,是石塘特有的菜色,味道特別鮮甜,入口多種滋味,外面裹著面粉,里面放入蠔豉、香菇、馬蹄、冬筍、肉絲。入鍋炸至金黃的外表,入口異常的爽口甘香,里面則是六種配料,每種都有不同的
石塘炸魚塊取石塘當地的大魚,剛出鍋的干炸魚塊炸得黃黃的,一股焦香的孜然味兒立即鉆進每個人的鼻孔。魚塊炸得大,直接下手掰著吃更爽,掰開炸酥的魚肉,一股熱氣“騰”地冒出來,一塊兒一塊兒地撕著吃,滋味兒浸得
炸咕嚕肉,是一款帶有濃厚地方風味的食品,年代久遠,歷史悠長,口味獨特,屬于石塘傳統美食。只需將肥豬肉放置調勻的面糊,盛入板瓢,入油鍋去“泡”(平聲,土話,意味炸),待面團泡成金黃,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
石塘扣肉屬香芋扣肉的一種,其中香辣扣肉屬地地道道的石塘特色菜。用五花肉切成約0.5公分厚,煮成八成爛后油炸。香芋頭也切同肉一樣厚度油炸成金黃色,與五花肉一塊塊相隔、相扣,放入秘制香辣調料,吃起來味香辣
甜竹筍是亞熱帶長年生長的經濟作物,適宜于家庭和餐館消費的中高檔食品,其加工成筍干以清香、嫩滑而著名,含有豐富的高蛋白,低脂低淀粉、多糖、纖維素、維生素B1、B2、C和多種氨基酸等;有益肝脾、助消化的作
馬蹄學名荸薺,性喜溫暖濕潤,我國多分布于蘇、皖、浙、粵等省份的水澤區。仁化俗稱為馬蹄,在石塘、董塘、丹霞等平原地區一帶均有種植。仁化又以石塘上中坌村的馬蹄最為出色,幾乎家家種植,還有下中坌馬蹄專業合作
李仲生(1911—1984)男,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人。李幼時聰明好學,隨父學國畫書法。民國十九年(1930年),入廣州美專學習。民國二十年,入上海美專繪畫研究所,同年于杭州西湖寫生時結識日本油畫家太田
黃梅林生于1876年,又名黃德安,出生于仁化縣石塘鎮黃伍村農民家庭,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第五區農民協會常務執行委員。1925年春,黃梅林在石塘京地鄉組織農民協會,成立京地農會,并任農會會長,向農民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