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棉湖鎮 | 隸屬:揭西縣 |
區劃代碼:445222110 | 代碼前6位:44522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轄區面積:約3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2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竹園內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竹園內居委居委會位于棉湖鎮市區北部老城區,毗鄰榕江,經濟比較落后。轄區內有棉湖鎮解放路小學,文物古跡有揭西縣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圣廟。居委總人口4513人…[詳細] |
橋頭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橋頭居委位于棉湖鎮老市區,榕江南河東岸,東與解放路居委相鄰,南至米街北區,北至竹園內居委。全居委共有三十一條街巷,現有居民總戶數998戶,人口4121…[詳細] |
解放路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解放路社區位于棉湖鎮的北部,交通方便。社區設有8個居民小組,現有人口4297人,共1021戶。區域內解放路是鎮內交通主道之一,解放路商店密集,以服飾、…[詳細] |
米街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米街社區位于棉湖鎮之西南,東與方圍社區相接,西與鳳江鎮隔江相望,南與云湖社區相連,北與橋頭社區分界,居民1099戶,人口4845人,設有8個居民小組轄…[詳細] |
方圍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方圍社區居委會位于揭西縣棉湖鎮亭腳2號,屬棉湖鎮內較偏僻舊居民區,街道狹小交錯,有二十七條街巷,主要管理在冊非農業人口,總戶數1320戶,總人口數:5…[詳細] |
南門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南門社區位于棉湖鎮區中心,交通方便,居民總1156戶,人口4337人,轄區內有興道中學,揭西縣老干部第二活動中心,文物古跡有興道書院、郭氏大樓、永昌古…[詳細] |
云湖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云湖社區位于棉湖鎮中心地帶,南至道江路,西至沿江路,有車站、郵政分局、銀行、華僑旅社、林少卿紀念學校,社區現有戶籍人口6078人。轄區內商貿活躍,經濟…[詳細] |
花園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花園社區位于棉湖鎮南面,西至鳳江鎮交界處,南至花園路,有十個居民小組,居民總戶數1259戶,總人口4784人,邊區交通方便商貿活躍,道江路迎賓路,是轄…[詳細] |
道江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道江居委會位于棉湖鎮南部,臨近五十米大道,交通方便,居委會現有非農業人口3173人,876戶![詳細] |
湖濱社區 | ~010 | 鎮中心區 | 湖濱居委有人口6000多人,共1500多戶,位于棉湖鎮中心地帶,道江路西側,南至揭西成人中專學校,西至中心市場,北至湖東路揭西糖廠。轄區內有中心小學,…[詳細] |
東新社區 | ~011 | 鎮中心區 | 位于棉湖政府東南方向且為新規劃的居委,故名。…[詳細] |
興中社區 | ~012 | 鎮中心區 | 因該居委會位于棉湖鎮的中心地帶,并且寓意“振興中華”,故名。…[詳細] |
嶺南社區 | ~013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棉湖鎮的南部,故名。起名沿用至今![詳細] |
四鄉村 | ~201 | 鎮中心區 | 四鄉村位于棉湖西南角與普寧交界處,設有居民小組一個、村民小組五個;總人口3727人,其中居民人口452人、農業人口3275人。迎賓路、花園路、五十米大…[詳細] |
湖西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湖西村位于棉湖鎮東南部,毗鄰與普寧市新壇村、太興村、湖美村接壤。全村總人口近4000人,轄區內有湖西小學、湖西中學,源創、興賢二所職校以及工業商鋪近1…[詳細] |
新湖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新湖村地處棉湖鎮老鎮區,東北與境潭村和厚埔村相鄰,東和普寧市赤崗鎮的雙岐山村、東南和陳厝寨村、西南和普寧市大壩鎮的湖美村相接。村委下轄南群、湖坡、永豐…[詳細] |
厚埔村 | ~204 | 村莊 | 厚埔村處于棉湖鎮北郊,東南部與普寧市赤崗鎮交界;東北部與本鎮上浦村相連;南部與新湖村接壤;西北部與甲埔村和境潭村相連;全境面積約1.8平方公里,總人口…[詳細] |
上浦村 | ~205 | 村莊 | 上浦村委位于棉湖鎮北郊,南與厚埔村相連,北面臨貢山洋,東與普寧市交界。全村由二個自然村組成?偢孛娣e1375畝,人口3747人,總戶數717戶。轄區…[詳細] |
甲埔村 | ~206 | 村莊 | 甲埔村位于揭西縣棉湖鎮郊北部,距鎮區2.5公里,全村總戶數543戶,人口3510人,其中黨員47名,現有耕地面積900畝,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養殖奶牛,…[詳細] |
鏡潭村 | ~207 | 村莊 | 境潭村地處棉湖鎮北郊,東與甲埔村相鄰,西至榕江南河溪段,南與新湖村委相接,北與下浦村委相連,村委屬下設交歷池、境潭、日路、沈厝場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詳細] |
下浦村 | ~208 | 村莊 | 下浦村委會地處棉湖鎮貢山洋東北側,北靠榕江南岸,轄方厝柵,下浦,浦溪等三個自然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3815人,耕地面積1556畝,是個純農耕…[詳細] |
鯉魚溝村 | ~209 | 村莊 | 鯉魚溝村位于棉湖鎮北部,總人口中1748人,共305戶,耕地面積600多畝,經濟收入以農為主,交通道路方便,村容村貌整潔![詳細] |
貢山村 | ~210 | 村莊 | 貢山村位于棉湖鎮東北部,是鎮區最邊遠的村委之一,總戶數927戶,總人口5064人,設12個村民小組,經濟來源主要靠農業收入。轄區內的先祖祠、隴尾爺宮、…[詳細] |
新厝陂村 | ~211 | 村莊 | 新厝陂村位于榕江東面,庇鄰普寧市赤崗鎮埔下村和彰寧村。設有十二個生產小組,一個居民組。全村總490戶,人口2473人。耕地面積740畝,山林面積805…[詳細] |
貢東村 | ~212 | 村莊 | 貢東村地處棉湖鎮北部,距鎮區約5公里,村現有360戶,人口1965人,其中黨員27人。耕地面積510多畝,山地800多畝。近幾年來先后榮獲鎮先進黨支部…[詳細] |
玉石村 | ~213 | 村莊 | 玉石村位于棉湖鎮東北部,距鎮區8公里。東至華巖寺,南及獅頭山,北界仙鳳洞,分別與普寧市的洪陽、南溪接壤,西與貢山等村相連。全村275戶,人口1461人…[詳細] |
考溪村 | ~214 | 村莊 | 考溪村位于揭西縣棉湖鎮東北面,緊靠榕江南岸,距鎮區7公里,全村338戶,總人口1812人,耕地面積約800畝,地勢平擔,宜發展三高農業基地![詳細] |
地名由來:
創于北宋仁宗年間,古名道江,又稱云湖,后因云湖沿岸多木棉樹,故名棉湖。
基本介紹:
棉湖鎮位于榕江南河中游東岸,是粵東平原的一個古鎮,創建于宋仁宗年間,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全鎮總面積33平方公里,其中鎮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轄10個居民委員會和14個村民委員會(30個自然村)。全鎮有中專學校1所,中學5所(其中在建1所),小學19所(其中在建1所)。二000年全鎮總人口978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435人,農業人口42449人;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5.084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4.6209億元,農業總產值0.464億元;財政收入169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3386元。棉湖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交通方面:有棉洪公路、棉河公路、棉東公路、棉梅公路和棉壩公路等對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棉湖鎮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
2024年3月,棉湖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棉湖鎮入選。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棉湖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棉湖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棉湖鎮人口數量為8.67萬人,位列揭西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棉湖鎮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棉湖鎮位列第867名。
2014年7月,棉湖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興道書院興道書院在棉湖鎮之東南,前臨云湖。湖兩旁,一為“之”字形橋,一為拱形橋,各有千秋,湖邊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書院之前,近望隔湖嶺頂埔,有如硯臺。遠望則層巒疊嶂,正中有鐵山,海拔近五
郭氏大樓棉湖郭氏大樓,位于揭西棉湖,為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于棉湖古鎮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云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跡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云園、
永昌古廟永昌古廟位于棉湖鎮北爺門,是由玄天古廟、云湖庵和云境庵組成的廟群,占地面積1321平方米。古廟建于宋代,廟供奉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庵供奉娑婆三圣。壁嵌成片清代精工立體石浮雕60幅,天盤
洪氏愛祖祠位于揭西縣棉湖鎮方圍居委大巷下,始建于1922年,為棉湖鎮以開僑匯批局稱著的洪萬興號直系父輩所建,故俗稱洪萬興祠,2022年7月被列為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洪氏愛祖祠坐西向東,
花果古寺花果古寺位于粵東千年古鎮—棉湖鎮解放路,相傳創自明清代(1644)之前,乾隆丁卯(1747)重修,1991年起由住持釋新成為主捐資100余萬元,修葺、擴建,由趙樸初會長重新題名作外門
歷史沿革:
棉湖鎮境區自古隸屬揭陽縣。
宋代初期已有先民在境區聚居。
元朝有“棉湖寨”的稱謂。
明洪武三年(1370年),設立巡檢司。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設揭陽縣分縣,作為縣丞駐地。
民國時期,為揭陽縣第三區署,轄13鄉。
1949年11月,成立棉湖市。
1950年5月,改為棉湖鎮。
1958年,與東園、鳳江2鄉合并為棉湖公社。
1961年,析置鳳江、東園、塔頭、甲浦4公社,棉湖鎮自成一公社。
1965年10月,隸屬揭
揭西棉湖名產,選用優質冬瓜和白砂糖為原料,精制而成,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棉湖瓜丁吸糖飽滿,外干內潤,潔白晶瑩,酥甜無渣,遐邇聞名,遠銷海外。
棉湖剪刀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觀,鋒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張小泉等名剪齊名。棉湖剪刀除供日常生活之用的剪刀外,近年又研制開發出園藝剪刀系列產品,有20余個。
棉湖薯殼板與客家人不同的是,學老人的食品比較講究外表的形色,薯殼板以番薯做成板皮,內以豆沙為主料,加入一捋薺菜居中,下方以兩片互成90度角胡蘿卜片做成桃板狀,蒸至全熟之后,切成塊狀,再拌入打好的蛋花及
曾習經,字剛甫,號蟄庵,清揭陽縣霖田都湖鎮(今屬揭西縣)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遷居揭陽棉湖。其父曾中孚,武生,官至藍翎把總。曾習經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兄弟四人,排行第三。其家庭教育嚴格,兄
楊世達,字兼齋,(清)揭陽縣棉湖(今揭西縣)人,曾任河南登封、宜陽、室豐、嵩縣、永城等縣令,從雍正七年至乾隆三年(1729~1738年)任湯陰縣知縣。治湯十年,興利除弊,造福于民,為湯陰史上所罕見。雍
許滌新(1906—1988年),原名聲聞,本縣棉湖鎮人。1924年,在揭陽一中就讀,開始接受新思想。1925年在普寧旅汕小學任教,是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許滌新考進中山大學預科班后
陳元才,字漢先,號健亭,本縣棉湖鎮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舉人。母親仁儉識義,鄰里有急難,脫簪典珥以周濟,并經常教育陳元才要行善樂施。陳元才遵從母訓,凡遇鄉鄰有不幸之事或過往旅客陷入窘境,
林德鏞,字白菴,清康熙辛丑(1721年)武狀元。生卒年日不詳。光緒《揭陽縣志》有傳,稱其“在城人。天資豪宕,膂力過人?滴醵∮希1717年)武圍第二人。辛丑(1721年)會試第九人,殿試第一人,授二等
黃鐘(1918~1975年),原名成榮,曾用名仁榮,本縣棉湖鎮東湖村人。1933年小學畢業,1935年考入普寧縣立一中高中部。1936年轉學汕頭市時中,認真學習,追求進步,積極參加青年抗敵救國會。畢業
王烘(1934~1979年),學名義衢,譜名躍鰲,本縣棉湖鎮貢山村人。1934年12月生于泰國。1943年進貢山小學讀書,畢業后在家勞動。1951年1月,主動要求參加人民解放軍。到部隊后,在步兵團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