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隅社區 | 隸屬:莞城街道 |
區劃代碼:441900006004 | 代碼前6位:441900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S |
聯系電話:0769-22231636 | 郵政編碼:523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辦公地址:莞城區阮涌路75號 |
基本介紹:
莞城西隅社區位于莞城街道西側,東靠細村市場;南有運河環繞;緊鄰107國道;北近東江大道,毗鄰美麗的東江;區域面積約0.57平方公里。社區現有戶籍總戶數2700戶,戶籍總人口12064人,轄區內有流動人口1510人。西隅歷來都是商貿集散地,社區內市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市級醫院、學校、文化活動廣場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人居環境優美,城市功能完善。市重點文化單位之一可園文化片區(可園博物館、文學院、嶺南畫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可園位于轄區內,大西路、振華路、因“素行堂”張怡生居住而揚名的欣遇園、道生園等舊街老巷的人文風貌,共同構成西隅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社區居委會
西隅社區聯系電話:0769-22231636
文化旅游:
廣昌隆——中共東莞縣委交通站遺址位于東莞市莞城西隅社區振華路與德厚里巷0-接處左邊第一間鋪的位置。1927年秋,中共東莞縣委成立,先后在常平周屋廈的周氏宗祠和萬江永泰村秘密設立縣委機關,并在
李鶴年故居坐落在東莞市莞城西隅社區阮涌路3巷4號。故居面積約70平方米,為清代末期建的三間兩廊式民宅。1928年初,這里是中共東莞縣委機關的聯絡點。
信息來源:東莞市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
清代東莞城轄區范圍擴大,屬城外街道。
民國年間屬縣城鎮。
1949年后稱城外,屬莞城市;1950年屬莞城鎮;1958年公社化,稱西隅生產區;1967年分為紅衛、反帝、翻身三個革命委員會;1971年合并稱西隅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西隅管理區;1987年屬城外街道辦事處;1988年東莞縣升格為地級市,屬城區;1999年改稱西隅街道工作辦公室;2005年命名為西隅居委會,沿用至今。
將魚關、博廈、河西、江
周邊相關:
西隅社區附近有廣昌隆——中共東莞縣委交通站遺址、李鶴年故居、海戰博物館、東莞可園、華陽湖濕地公園、鴉片戰爭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莞香、麻涌香蕉、東莞荔枝、莞草、東莞千角燈、石龍麥芽糖等特產,有東莞木魚歌、東莞咸水歌、廟會(茶園游會)、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東莞賽龍舟、東莞麒麟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