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莞市 | 隸屬:廣東省 |
區劃代碼:441900 | 代碼前6位:441900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地級市 | 車牌代碼:粵S |
長途區號: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轄區面積:約246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47萬人 |
人口密度:約42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街道、28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東城街道 | 59.72萬人 | 105.9km2 | 東城街道位于市中心區,面積105.9平方公里,下轄傳統社區19個、新型社區5個以及國營林場2個,常住人口59.93萬,其中戶籍人口19萬。是自然環境優…[詳細] |
南城街道 | 41.83萬人 | 56.6km2 | 南城地處東莞城市中心區,是東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轄區面積56.6平方公里,下轄18個社區,包括14個傳統社區,4個新型社區,常住人口達41.92萬。…[詳細] |
萬江街道 | 32.89萬人 | 48.6km2 | 萬江街道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西部,地處粵港澳經濟走廊,臨近珠江入海口,東江及其支流環繞全街道,濱水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曲藝之鄉”和“書畫之鄉”“龍…[詳細] |
莞城街道 | 17.396萬人 | 11.2km2 | 東莞市莞城街道,舊稱莞城鎮,俗稱“莞城區”;是東莞市區的組成部分,也是東莞市四個街道之一,位于東莞市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13°31′-114°15′,…[詳細] |
石碣鎮 | 28.23萬人 | 36km2 | 石碣鎮地處廣深走廊中間和東莞市北面,與市區隔江相望,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的故鄉,被國畫大師關山月譽為“東江之珠”。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詳細] |
石龍鎮 | 14.48萬人 | 亙古美麗的東江迤邐而下的北干流與南支流交匯一處,形成一河三埠的風水寶地——石龍
石龍北靠廣州,南臨深圳,毗鄰香港,距廣州69公里,深圳78公里,歷來…[詳細] | |
茶山鎮 | 21.93萬人 | 56.6km2 | 茶山鎮位于東莞市中北部,座落在東江支流寒溪河畔,距市區10公里,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全鎮面積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5萬人,其…[詳細] |
石排鎮 | 23.52萬人 | 56km2 | 石排鎮位于東莞市東北部,東江中下游南岸,獨享東江岸線15公里,西距東莞市區20公里、廣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與惠州市博羅縣隔江相望。全鎮面積…[詳細] |
企石鎮 | 16.94萬人 | 51km2 | 企石鎮位于東莞市東北部的東江河畔,擁有豐富的河水資源,給全市三分之一的地區提供優質的日常用水。全鎮面積51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戶籍…[詳細] |
橫瀝鎮 | 27.89萬人 | 50km2 | 橫瀝鎮位于東莞市東部,總面積50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外來人口約17萬,總人口20多萬。橫瀝鎮地處穗、深、港經濟走廊腹地…[詳細] |
橋頭鎮 | 20.73萬人 | 56km2 | 橋頭鎮地處中國最發達的南部沿海經濟帶和亞洲著名的惠、莞、深、港經濟走廊,位于東莞市東北部,處在東經113°60′28″、北緯22°58′38″之間。橋…[詳細] |
謝崗鎮 | 10.62萬人 | 103km2 | 謝崗鎮位于東莞市最東端,是東莞市的“東大門”,接壤惠州,毗鄰深圳,與清溪、樟木頭、常平、橋頭四鎮相接,全鎮土地面積103平方公里,南部為山區,北部為平…[詳細] |
東坑鎮 | 18.79萬人 | 27.5km2 | 東坑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中部,地處穗、深、港經濟走廊,公路網絡完善,北距廣州70公里,南至深圳特區60公里,距東莞火車站5公里,距香港90公里。東、南、…[詳細] |
常平鎮 | 44.49萬人 | 108km2 | 常平鎮是東莞東部經濟中心,廣東省中心鎮。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下轄32個村(居)委會,戶籍人口7.1萬,總人口50余萬。2008年全鎮生產總值144…[詳細] |
寮步鎮 | 51.31萬人 | 71.15km2 | 寮步鎮地處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東莞市中部,是東莞的地理幾何中心,毗鄰市區,與松山湖高新科技產業園相依伴,是穗港經濟走廊的中樞,區位…[詳細] |
樟木頭鎮 | 17.39萬人 | 118.8km2 | 樟木頭鎮總面積118.8平方公里,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東南部,地處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四市的中心地帶,省道莞惠、東深公路在此交匯,惠常、莞從高速從轄區內…[詳細] |
大朗鎮 | 55.68萬人 | 118km2 | 大朗鎮是廣東省中心鎮,位于東莞市中南部,面積118平方公里,轄28個社區(村),戶籍人口6.8萬人,流動人口40多萬人。大朗在農業年代素有“中國荔枝之…[詳細] |
黃江鎮 | 28.34萬人 | 98km2 | 黃江鎮地處粵港經濟走廊的腹地,交通發達,西距廣州80公里,南至香港60公里,北離京九鐵路東莞站6公里,驅車往深圳國際機場和福永客運碼頭僅48公里,40…[詳細] |
清溪鎮 | 34.43萬人 | 143km2 | 清溪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的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深圳、惠州兩市接壤。面積143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優美,城鎮配套設施完善。先后被定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詳細] |
塘廈鎮 | 62.902萬人 | 128km2 | 塘廈鎮位于東莞市東南部,東連清溪鎮,西鄰黃江鎮,北接樟木頭鎮,南與鳳崗鎮和深圳市觀瀾街道接壤,莞深高速、龍林高速、東深公路貫穿而過,是東莞東南部的交通…[詳細] |
鳳崗鎮 | 41.74萬人 | 82.5km2 | 鳳崗,古稱塘瀝洞。民國初期,因建鳳崗新圩,才確立鳳崗這個地名。
鳳崗鎮位于東莞市的東南部,北緯22°40′35″,東經114°6′42″。東南西三面…[詳細] |
大嶺山鎮 | 36.61萬人 | 95km2 | 大嶺山鎮位于東莞市中南部,面積95平方公里,轄下23個村委會(社區),全鎮40多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4萬人。
大嶺山地處經濟活躍的珠三角黃金…[詳細] |
長安鎮 | 80.74萬人 | 83km2 | 長安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最南端,東鄰深圳經濟特區,南臨珠江口,西連古塞虎門,北倚風景勝地蓮花山。廣深高速公路、107國道、C358省道橫貫而過,是廣州、…[詳細] |
虎門鎮 | 83.81萬人 | 178.5km2 | 虎門位于珠江口東岸,面積178.5平方公里,下轄2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12.4萬人,常住人口超50萬人。作為南國重鎮,虎門的交通相當發達,水陸…[詳細] |
厚街鎮 | 55.08萬人 | 126.15km2 | 厚街鎮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相傳福建莆田王泰宦游至此定居,因選址“軍鋪”(隨軍眷屬圩場)后面,故…[詳細] |
沙田鎮 | 21.02萬人 | 107km2 | 沙田鎮位于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面積107平方公里,人口20萬。沙田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網絡,地處廣、深、港經濟走廊的中部,位于珠三角的幾…[詳細] |
道滘鎮 | 15.95萬人 | 54.41km2 | 道滘鎮位于東莞市西部,距離莞城9公里。廣深高速公路橫跨鎮區,有大型立交出入口,往廣州36公里,往深圳93公里。東江南支流貫穿鎮區,水陸交通非常便利。
…[詳細] |
洪梅鎮 | 6.53萬人 | 33.5km2 | 洪梅鎮建鎮于1981年,位于東莞市西北部,毗鄰珠江口,地處粵港經濟走廊腹地。全鎮總面積3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9.46平方公里,鎮內河涌交錯,由…[詳細] |
麻涌鎮 | 18.24萬人 | 91km2 | 麻涌鎮位于珠江三角洲黃金腹地,廣州市與東莞市的交界處,東距東莞市區22公里,西距廣州市區29公里,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橋相通。全鎮總面積91平方公里…[詳細] |
望牛墩鎮 | 8.696萬人 | 31.57km2 | 望牛墩鎮位于東莞市西部,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交通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鎮總面積31.57平方公里,總…[詳細] |
中堂鎮 | 19.69萬人 | 60km2 | 中堂鎮位于東莞市西北部,全鎮面積為60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近7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地處穗港經濟走廊中間,107國道、廣園東快…[詳細] |
高埗鎮 | 16.99萬人 | 34km2 | 高埗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北緯23°05′—23°08′,東經113°45′,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四季長青,年平均氣溫為21.9℃。全鎮東西長約7.…[詳細] |
地名由來:
東莞名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莞草說,認為莞地在廣州的東面,又盛產莞草,故稱東莞;一種是移民說,認為莞地早期的居民由山東東莞郡移民而來;還有一種是莞鹽說,認為莞地之前是東官鹽場,屬東官郡,莞地由東官諧音演變。
基本介紹:
東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距廣州50公里,南離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全市陸地面積2465平方公里。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東莞升格為不設縣的地級市,現下轄32個鎮區、594個村。有港澳臺同胞70多萬人,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東莞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年平均氣溫23.3攝氏度,年均降水量1614.5毫米。地勢自東往西傾斜,大部分為丘陵臺地和沖積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線115.94公里。
東莞為嶺南古邑,有文物可考的歷史可追朔5000余年。150多年前,中國近代史開篇的虎門銷煙就發生在東莞。抗
榮譽排行:
2025年5月,2025年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發布,東莞市位列第17名(新一線城市)。
2025年5月,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出爐,東莞市位列第18名。
2025年4月,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5年2月,2025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東莞市位列第20位。
2025年1月,入選廣東省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試點名單。
2025年1月,2024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行榜出爐,東莞市GDP總量為12282.15,位列第24位。
2025年2月,2024中國城市社會發展人口發展與社會潛力百強榜出爐,東莞市位列第3名。
2025年2月,2024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綜合排名百強榜出爐,東莞市位列第11名。
2025年2月,2024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與民生建設百強榜出爐,東莞市位列第22名。
歷史沿革:
東晉咸和六年(331)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
唐至德二年(757)更名東莞,縣治從蕪城(今寶安南頭)移至到涌(今莞城)。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明萬歷元年(1573)將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寶安區),東莞地域隨之縮小。
清沿明制。
民國期間,先后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
區劃:廣東省·東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