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口厝村 | 隸屬:溪南鎮 |
區劃代碼:440515104212 | 代碼前6位:44051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聯系電話:0754-85320120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辦公地址:古廟橋與金南南路交叉口正西方向30米左右 |
地名由來:
“口厝村”指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有黃姓人至此取草結廬定居,稱草厝。也因地處大沙頭南端(面海)偏外一側,當地方言,常稱“外”為“口”,且“草”與“口”潮音近,又別于外蟻、內厝。
基本介紹:
口厝村簡介
口厝村位于溪南鎮西南面,距澄海城區12公里處,東毗鄰外蟻村,南臨南海之濱;西連南美路;北相隔于弓兜村。交通方便。
村現有113戶,總人口530人,非農業人口3戶4人。耕地面積260畝,屬純農村莊,年經濟收入200多萬元,人均4219元。集體經濟薄弱,收不敷付,居溪南鎮之末,系澄海區貧困村之一。
口厝村與海岱村、梅浦村、梅州村、弓兜村、董坑村、內厝村、東社村、南社村、塘隴村、埭頭村、外蟻村、大新村、西社村、北社村相鄰。
口厝村聯系電話:0754-85320120
歷史沿革:
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有黃姓人至此取草結廬定居。
前屬澄海縣蘇灣都。
1921年撤都設區,稱銀砂鄉,屬東隴區。
1936年屬第二區。
1946年撤區并鄉,銀砂、埭頭、西埭頭、三岱美、梅浦合稱銀砂鄉。
1949年屬蘇北區。
1951年屬溪南區。
1953年析銀砂鄉為銀北、銀南二鄉,口厝合弓兜、內厝、外蟻稱銀南鄉,屬溪南區。
1957年屬溪南鄉。
1958年成立澄?h人民公社,屬第一支隊115團。
1959年銀南析
周邊相關:
口厝村附近有前美古村、陳慈黌故居、名賢余氏家廟、德華民俗文化公園、樟林天后圣母廟、樟林古港等旅游景點,有橄欖菜、酸咸菜、東里豬腳飯、鹵鵝、豬頭粽、樟林鼠曲粿等特產,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燈謎、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