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跑泉鎮 | 隸屬:麥積區 |
區劃代碼:620503101 | 代碼前6位:620503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E |
長途區號:0938 | 郵政編碼:741000 |
轄區面積:約9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8萬人 |
人口密度:約72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跑泉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唐代尉遲敬德與番將作戰,西征路過此地,天熱干旱,軍中苦無水,人渴馬乏,將軍戰馬前蹄刨地,一股泉水噴涌而出,故名。…[詳細] |
柳林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因轄區內有寺廟名柳林,故而得名。1950年屬東泉區分設柳林鄉。1968年柳林并入馬跑泉。1983年撤社改鄉,為馬跑泉鄉柳林村。1986年1月撤鄉置鎮改…[詳細] |
瑞欣社區 | ~003 | 主城區 | 瑞欣社區位于小隴山纖維板廠棚戶區改造項目瑞欣佳苑,居民均以瑞欣佳苑家屬為主,故而得名瑞欣社區。…[詳細] |
石咀社區 | ~004 | 村莊 | 石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柯社區 | ~005 | 村莊 | 東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崖社區 | ~006 | 村莊 | 南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沽沱社區 | ~007 | 村莊 | 沽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山社區 | ~008 | 村莊 | 東山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傲子坡社區 | ~009 | 村莊 | 傲子坡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柳樹社區 | ~010 | 村莊 | 大柳樹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崖灣社區 | ~011 | 村莊 | 崖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穆灣村 | ~201 | 村莊 | 因以穆姓人氏聚居,且村子面積較大,故名。…[詳細] |
李家坪村 | ~202 | 村莊 | 因以李姓人氏聚居,且地勢平坦,故名。1961年為東泉人民公社李家坪大隊。1986年1月成立馬跑泉鎮李家坪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陽灣村 | ~203 | 村莊 | 因以楊姓人氏聚居,且地處山灣中,故名。1949年前屬天水行署。1949年后劃歸天水縣。1958年9月為馬跑泉人民公社楊灣大隊,1983年更名為馬跑泉鄉…[詳細] |
余家山村 | ~209 | 村莊 | 因以余姓人氏聚居,且地處山坡上,故名。1949年由秦州城口頭寨管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馬跑泉公社永紅大隊管轄。1969年和永紅大隊分開。197…[詳細] |
潘集寨村 | ~210 | 城鄉結合區 | 因以潘姓人氏聚居,元朝末年,朱元璋麾下有一位將軍率領軍隊長期駐扎于此,故名。…[詳細] |
大溝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因地處大山溝中,故名。1949年屬第三區,1949年后屬東泉管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馬跑泉公社大溝大隊。1968年改名為東泉公社大溝大隊。1…[詳細] |
慕灘村 | ~212 | 城鄉結合區 | 由于渭河千年的沖擊形成一片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的灘地,四處逃荒的難民慕名遷徙而至故得村名。…[詳細] |
阮山村 | ~215 | 村莊 | 阮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吳家崖村 | ~217 | 城鄉結合區 | 因以吳姓人氏聚居,且地勢陡峭,故名。明末江蘇吳姓家族遷移至此,居住此地。1958年屬馬跑泉公社吳家崖大隊。1983年更名為馬跑泉鄉吳家崖村。1986年…[詳細] |
余劉灣村 | ~218 | 村莊 | 因以余姓,劉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初屬二十鋪鄉管轄。1958年9月劃歸馬跑泉公社,屬馬跑泉公社余劉灣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屬馬跑泉公社余劉灣…[詳細] |
閆家莊村 | ~219 | 村莊 | 閆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勝村 | ~220 | 村莊 | 在1950年以前,以杜家莊和廟嘴莊人居住為多,故名。…[詳細] |
龍槐村 | ~221 | 村莊 | 因有一顆古老的龍槐樹,故名。1962年初設龍槐公社,1966年2月并為馬跑泉柳林公社。1968年并入東泉公社,1983年故名為馬跑泉公社。1983年撤…[詳細] |
團莊村 | ~222 | 主城區 | 因早年間以張姓,王姓人氏聚居,且居民團結互助,故名。…[詳細] |
馬跑泉村 | ~223 | 城鄉結合區 | 相傳唐代尉遲敬德與番將作戰,西征路過此地,天熱干旱,軍中苦無水,人渴馬乏,將軍戰馬蹄刨地,一股泉水噴涌而出,故名。…[詳細] |
胡王村 | ~224 | 主城區 | 因以胡姓,王姓人氏聚居,故名。1958年胡王村在文革期間為東泉公社紅衛大隊。1980年后改為東泉公社胡王大隊。1983年更名為馬跑泉鄉胡王村。1986…[詳細] |
黑王村 | ~225 | 城鄉結合區 |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且土質為黑色,故名。1949前年屬第二區,1949年后屬東泉區管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馬跑泉大隊,后改為黑王大隊,1983年…[詳細] |
三十甸子村 | ~226 | 城鄉結合區 | 清朝道光年間,因離當時的天水縣衙所在地約三十里,水草豐茂,故名。…[詳細] |
什字坪村 | ~227 | 主城區 | 明朝洪武年間,臥牛山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山體向東移約800米,并迫使河道改道,明朝國師劉伯溫為斬其龍脈,將從西向東的山體南北斬斷辟為大路一條,東西巷道…[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尉遲恭行兵至此,軍渴,馬跑地泉涌,故名馬跑泉。
尉遲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陽人。青年時以勇武聞名鄉里,參加了劉武周起義軍,并和宋金剛率軍南下,陷唐晉陽、澮州,大敗李淵軍隊,俘虜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獨孤懷恩、唐儉、于均、齊世良等 5名唐將。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戰敗…… 尉遲恭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馬跑泉鎮位于麥積區城郊東南部,總土地面積14.55萬畝,總耕地面積6.15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83.9米。
行政區劃:轄2個居民委員會,32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10395戶,鄉鎮總人口46823人,鄉鎮從業人員23460人。
六通情況:32個村全部通電、通郵,25個村通電話,32個村通公路,18個村通自來水,6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91人,床位50張。有各類學校31所,在校學生8180人,教師393人。
榮譽排行:
2021年8月,馬跑泉鎮入圍2021年度中國蘋果產業百強鎮。
文化旅游:
馬跑泉遺址位于天水市馬跑泉鎮什字坪村北側。面積約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泥質繩紋紅陶片和漩渦紋彩陶片,器形有罐、盆、缽。另有齊家文化泥質橙黃陶和夾砂灰
歷史沿革:
1949年前,為東泉鎮。
1949年后,設第二區,后改為東泉區。
1956年,撤區并鄉,轄東泉、龍槐2鄉。
1958年,成立馬跑泉公社。
1968年,撤區并社,與柳林公社合并為東泉公社。
1983年,改置馬跑泉鄉。
1985年,改置馬跑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