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麥積區 | 隸屬:天水市 |
區劃代碼:620503 | 代碼前6位:620503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甘E |
長途區號:0938 | 郵政編碼:741000 |
轄區面積:約34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5.6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17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道北街道 | 4.7萬人 | 15.8km2 | 道北街道辦事處建于1985年8月,街道設辦事處黨委、人大聯絡處、辦事處,均為區委、區人大、區政府派出機構。2003年12月原道北辦事處與寨子辦事處合并…[詳細] |
北道埠街道 | 3.27萬人 | 2.63km2 | 北道埠街道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隴昌路西45號,地處麥積區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商業興旺,是集 商貿旅游、貨運交通為一體的商埠旱碼頭。是甘肅的東大門…[詳細] |
橋南街道 | 7.04萬人 | 10.6km2 | 麥積區橋南街道辦事處位于天水市麥積區城區渭河以南,西接花牛鎮,東鄰馬跑泉鎮,轄區面積10.6平方公里,轄管龍園、天河、埠南、隴林、花牛五個社區居委會…[詳細] |
社棠鎮 | 3.27萬人 | 57.6km2 | 自然環境:社棠鎮位于麥積區中部,渭河北岸。總土地面積7.24萬畝,總耕地面積2.43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詳細] |
馬跑泉鎮 | 6.98萬人 | 97km2 | 自然環境:馬跑泉鎮位于麥積區城郊東南部,總土地面積14.55萬畝,總耕地面積6.15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詳細] |
甘泉鎮 | 3.89萬人 | 211km2 | 自然環境:甘泉鎮位于天水市東南部,總土地面積27.34萬畝,總耕地面積6.53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詳細] |
渭南鎮 | 2.83萬人 | 98.84km2 | 自然環境:渭南鎮地處三陽川渭河南岸,總土地面積11.95萬畝,總耕地面積4.31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詳細] |
東岔鎮 | 8266人 | 396.74km2 | 自然環境:東岔鎮位于小隴山牛背梁西部,總土地面積39.88萬畝,總耕地面積0.98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平均氣溫12°C,全年無霜期211…[詳細] |
花牛鎮 | 5.92萬人 | 118.97km2 | 自然環境:花牛鎮位于秦城和北道兩區中心地帶,總土地面積15.45萬畝,總耕地面積6.72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詳細] |
中灘鎮 | 2.43萬人 | 48.78km2 | 自然環境:中灘鎮北臨葫蘆河,總土地面積3.25萬畝,總耕地面積1.28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0…[詳細] |
新陽鎮 | 2.08萬人 | 96.03km2 | 自然環境:新陽鎮位于麥積區西北部,總土地面積8.45萬畝,總耕地面積3.15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C,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詳細] |
元龍鎮 | 1.76萬人 | 211.04km2 | 自然環境:元龍鎮位于麥積區東部,總土地面積29.79萬畝,耕地面積3.72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海拔…[詳細] |
伯陽鎮 | 1.98萬人 | 109.39km2 | "自然環境:伯陽鎮位于麥積區東部,總土地面積21.03萬畝,耕地面積5.2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詳細] |
麥積鎮 | 1.69萬人 | 106.28km2 | 自然環境:麥積鎮地處小隴山林緣區,總土地面積19.87萬畝,總耕地面積1.85萬畝,年均降雨量480.3毫米,年均氣溫12°C,全年無霜期211天,平…[詳細] |
石佛鎮 | 2.61萬人 | 93km2 | 1949年設石佛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區境西部,距市區45公里。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3.9萬。316國道過境。轄嚴家山、張家…[詳細] |
三岔鎮 | 1.3萬人 | 270km2 | 1949年設三岔鄉,1958年改東岔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區境東部,距市區20公里。面積270平方公里,人口0.7萬。隴海鐵路繞境而過,310國道…[詳細] |
琥珀鎮 | 9210人 | 41km2 | 天水市北道區轄鄉。1949年設琥珀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市區95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1.1萬。隴海鐵路隔…[詳細] |
利橋鎮 | 3628人 | 553km2 | 天水市北道區轄鄉。
1949年設利橋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4年復設鄉。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市區90公里。面積553平方公里,人口0.6萬。…[詳細] |
五龍鎮 | 1.4萬人 | 59km2 | 天水市北道區轄鄉。1961年設五龍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區境西北部,距市區105公里。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1.7萬。
秦(安)甘(谷)公路…[詳細] |
黨川鎮 | 3588人 | 760km2 | 天水市北道區轄鄉。
1966年設黨川公社,1984年置鄉。位于區境東南部,距市區50公里。面積760平方公里,人口0.5萬。310國道橫過鄉境…[詳細] |
地名由來:
2004年9月由北道區更名,因境內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得名;《中國地名由來詞典》云,因山崛起一峰,如農家積麥之狀,故名。
基本介紹:
麥積區位于甘肅東南部,秦嶺北麓,黃河中游,是甘肅省天水市的東大門,地處陜、甘、川之要沖。全區總面積3452平方公里,57.52萬人口,分布著11個民族。全區設11鎮、6鄉、3個街道辦事處,有476個行政村。2005年,實現生產總值38.55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2.01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49億元。
轄3個街道、11個鎮、6個鄉: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橋南街道、社棠鎮、馬跑泉鎮、甘泉鎮、渭南鎮、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麥積鎮、石佛鄉、五龍鄉、琥珀鄉、黨川鄉、利橋鄉、三岔鄉。
歷史沿革
麥積區之名,取“麥積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內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而得名。麥積
榮譽排行:
2024年12月,2023年甘肅省縣域基礎設施競爭力十強(市轄區市)出爐,麥積區位列第10名。
2024年12月,2023年甘肅省縣域產業發展競爭力十強縣(市轄區市)出爐,麥積區位列第5名。
2023年5月,入選2024美麗中國·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名單。
2024年5月,2024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麥積區上榜。
2023年12月,麥積區被確定為2023年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效果突出縣(市、區、旗)。
2023年9月,麥積區被確定為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2023年7月,麥積區獲評為2023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
2023年6月,2023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麥積區榜上有名。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麥積區入選。
歷史沿革: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復漢陽郡為天水郡(治冀縣),分雍州的隴右部分為秦州,區境屬秦州天水郡。
五代后唐長興三年(932),設隴城縣。
北宋時,今境內分屬秦州成紀、隴城二縣,北宋建隆二年(961),置定西寨(治今新陽鎮西);開寶元年(968),置三陽寨(治今渭南鎮東),二寨并屬秦州。
南宋時,成紀縣隸屬金熙泰路,大定二十七年(1187)又改隸鳳翔路,轄今區境北。
隴城縣屬南宋利州(西)路天水軍(治今
區劃: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