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象洞鎮 | 隸屬:武平縣 |
區劃代碼:350824111 | 代碼前6位:350824 |
行政區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閩F |
長途區號:0597 | 郵政編碼:364000 |
轄區面積:約135.2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073人 |
人口密度:約6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光彩村 | ~201 | 村莊 | 光彩村位于閩粵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有省定革命基點村7個,1928年冬0武平臨時縣委在我村張天堂成立,1929年9月,舉行了“光彩-”,打響了武平…[詳細] |
洋貝村 | ~202 | 村莊 | 洋貝村位于象洞鄉的西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2.5公里,邊界村,地處閩粵交界,與廣東蕉嶺縣茅坪相鄰,全村有691戶,總人口2742人。分布于11個村民小組…[詳細] |
東寨村 | ~203 | 村莊 | 東寨村206戶,808戶,分布在5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936畝,林地面積9800多畝,村民以養殖瘦肉型生豬和種植烤煙為主要經濟收入。經過兩年來的新農村…[詳細] |
官坑村 | ~204 | 村莊 | 官坑村位于象洞鄉政府西部,距鄉政府2.5公里,全村有312戶,1319人,在革命期間犧牲的英烈有26名。村民以養殖瘦肉型生豬和種植烤煙為主要經濟收入。…[詳細] |
沾洋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沾洋村地處武平縣象洞鄉政府、集鎮所在地,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538戶,2286人,其中有黨員103人,有團、婦、民兵、老協、黨群創業服務站等各項組織…[詳細] |
聯坊村 | ~206 | 鎮中心區 | 聯坊村屬象洞鄉政府所在地的一個行政村,北片與上杭縣臨城上丁村交界,全村轄9個自然村、1983人、74名黨員,其中有兩個自然村為革命基點村,革命戰爭時期…[詳細] |
富嶺村 | ~207 | 村莊 | 富嶺村地處象洞鄉西北部,右鄰新崗村,左鄰官坑村,上鄰中段村,下鄰沾陽、聯坊村,離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面積約10464畝,林地面積8200多畝,耕地…[詳細] |
新崗村 | ~208 | 村莊 | 新崗村座落在鄉內的最北邊,村有5個自然村,轄15個村民小組,421戶,總人口為1684人,56個黨員。全村有山林面積23280.8畝,其中有5440畝…[詳細] |
中段村 | ~209 | 村莊 | 駐村所在地自然村為中段,故名。解放后,由中段和其他四個自然村組成,更名聯“段聯社”“段聯大隊”。1965年改今名。屬象洞鄉,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芹礤村 | ~210 | 村莊 | 芹礤村地處武平縣象洞鄉的東北部,是象洞海拔最高的村莊,距集鎮約10公里。我村地處象洞鄉西南片,全村總人口243人,65戶,有耕地面積520畝,山林面積…[詳細] |
太山村 | ~211 | 村莊 | 太山村位于象洞鄉東南端,與廣東省蕉嶺縣南礤鎮和上杭縣中都鎮毗鄰,全村有農戶110戶人家,453人,擁有耕地850多畝,山林面積14000多畝,是個資源…[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古時是原始森林,有野象居住。內有36個盆地,是閩西梅花十八洞之一,得名。
基本介紹:
象洞鎮地處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武夷山脈西麓以南,福建省最西端,國務院批復的閩粵贛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區核心區域。平均海拔469米,西抵巖前鎮,東北鄰上杭縣中都鎮,南與廣東蕉嶺縣南礤鎮接壤,距上杭縣城24公里,距蕉嶺縣城52公里,距縣內高速公路12公里,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境內礦產資源、生態資源豐富。
全鎮土地面積136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4533戶,總人口15353人,耕地面積2.2萬畝,林地面積16.5萬畝,人均林地10.1畝、耕地1.4畝,具有革命老區之鎮、綜合發展比較均衡之鎮、邊界貿易活躍之鎮、人口較為集中之鎮、典型農業之鎮、量小財緊民較富之鎮、何仙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象洞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福建省森林城鎮。
文化旅游:
中共武平臨時縣委舊址——象洞張天堂陳氏宗祠位于武平縣象洞鎮,為武平縣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主體北、南各10米,東3米,西1米。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邊界北、東各延伸5米,南延伸
歷史沿革:
前清時為盈塘里,民國時期為象洞區、鄉;1929年在此成立中共武平縣委,隨后在此成立象洞區、武平縣蘇維埃政府。
1949年10月后,是象洞區;1955年和巖前合并為巖象區;1957年為象洞鄉;1958年成立象洞公社;1984年設鄉。
轄聯坊、富嶺、沾陽、官坑、新崗、中段、芹礤、太山、光彩、洋貝、東寨11個村民委員會,92個自然村,2015年改鄉為鎮,是革命老區,被譽為“紅旗不倒之鄉”。
2015年3月,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