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花橋鎮 | 隸屬:忠縣 |
區劃代碼:500233117 | 代碼前6位:500233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54628029 | 郵政編碼:404300 |
轄區面積:約4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4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9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花橋鎮花顯路138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花橋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早年有一座花橋寺,得名花橋社區。2002年,花橋社區由原花橋村部分小組、高石村1組、場鎮非農戶合并而成,設立花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大柏村 | ~200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大柏樹,得名大柏村。民國時為花橋鄉13保,1951年以境內大柏樹命名大柏村,1958年為花橋公社大柏大隊,1984年設立大柏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寶勝村 | ~201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一寶勝寺,得名寶勝村。民國時為花草鄉2保,1951年以境內寶勝寺命名寶勝村,1958年為花橋公社寶勝大隊,1984年設立寶勝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龍坪村 | ~202 | 村莊 | 以境內龍灘河、三坪寨,得名龍坪村。民國時為花橋鄉13保,1951年命名中蘇村,1958年為花橋公社中蘇大隊,1961年劃屬顯周公社,1981年以境內龍…[詳細] |
東巖村 | ~203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一東巖寨,得名東巖村。民國時為花橋鄉15保,1951年命名石堰村,1953年劃屬東巖鄉,1956年屬花橋鄉,1958年以境內東巖寨改名東巖…[詳細] |
石鼓村 | ~204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一座石鼓寺,得名石鼓村。民國時為花橋鄉8保,1951年命名為鳳凰村,1958年為花橋公社鳳凰大隊,1981年以境內石鼓寺更名為石鼓大隊,1…[詳細] |
天井村 | ~205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一天井廟,得名天井村。民國時為花草鄉5保,1951年以境內天井廟命名天井村,1953年劃屬瀝石鄉,1956年并屬花橋鄉,1958年為花草公…[詳細] |
師聯村 | ~206 | 村莊 | 相傳很久以前為根除鬼怪,白天把山挖開,晚上又合攏,“撕開又聯上”,演變為師聯。…[詳細] |
顯周村 | ~207 | 村莊 | 早年因境內有一顯周場,得名顯周村。民國時為顯周鄉7保,1951年命名仁和村,1956年并屬花橋鄉,1958年為花橋公社仁和大隊,1961年劃屬顯周公社…[詳細] |
地名由來:
花橋鎮因花橋場得名。三百年前,場上原中寨門有丈余寬、近兩丈高的兩巨石相對,頭頂著頭把南北連接起來,遠遠望去好似一座石橋橫跨南北,每當春暖花開時節,橋上各種無名花草競相開放,十分可觀,人們將其橋取名“花橋”。花橋鎮因此而得名。
基本介紹:
花橋鎮地處忠縣西部,東臨拔山鎮,南、西連新立鎮,北壤馬灌鎮,距縣城62公里,轄區面積49平方公里。全鎮轄8個村1個居委,8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9162戶26484人。在編工作人員共52人,包括政府公務員24人,機關工勤人員1人,事業編制人員27人(社保所5人、農業服務中心13人、文化服務中心3人、綜合行政執法大隊4人、退役軍人服務站2人)。
現政府共有工作人員40人(包含抽調人員),其組成情況為:政府公務員24人,工勤人員1人,從事業單位抽調人員4人(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所1人,文化服務中心1人,綜合行政執法大隊2人),臨聘人員11人(民政2人、司機2人、西部計劃志愿者2人、禁毒社
花橋鎮聯系電話:023-54628029
歷史沿革:
1950年設花橋鄉劃屬五區。
顯周鄉屬六區。
1951年顯周鄉劃屬五區。
1953年增設東巖鄉、瀝石鄉,與花橋鄉、顯周鄉同屬十二區。
1955年這四鄉劃屬五區。
1956年這四鄉合并為花橋鄉,屬拔山區。
1958年改為花橋人民公社。
1961年析置顯周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鄉。
1992年撤區并鄉顯周鄉大部分與花橋鄉合并設立花橋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