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塘坊鎮 | 隸屬:巫溪縣 |
區劃代碼:500238111 | 代碼前6位:500238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渝 |
聯系電話:023-51563035 | 郵政編碼:405800 |
轄區面積:約96.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1萬人 |
人口密度:約157人/平方公里 | 海拔:820米 |
辦公地址:東街136號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塘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社區轄區為塘坊鎮政府駐地,故名塘坊社區。…[詳細] |
雙柏村 | ~200 | 村莊 | 因此地曾經有兩棵很大的柏樹而得名雙柏村。…[詳細] |
紅土村 | ~201 | 村莊 | 此地多為紅色松軟土,故名紅土村。2001年,清水村與毛象村合并,得名紅土村,成立紅土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漆樹村 | ~202 | 村莊 | 因當地多漆樹而得名漆樹村。清代屬大寧縣通城里六甲所轄民國年間,民國時為田家鄉屬地。1958年設漆樹大隊,1984年改漆樹村,2001年漆樹村、興寨村、…[詳細] |
雙塘村 | ~203 | 村莊 | 因其境內雙塘溪而得名雙塘村。2001年,學堂村、石馬村、放牛村三村合并,因境內雙塘溪而得名雙塘村,成立雙塘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塘坊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因古時有驛站塘坊而得名塘坊村。清屬大寧縣通城里六甲。民國年間為第四區田家鄉所轄。1958年成立塘坊人民公社,設塘坊大隊。1984年改塘坊村,2001年…[詳細] |
金龍村 | ~205 | 村莊 | 因境內一座山形似金龍而得名金龍村。2001年,石柱村與龍井村合并,得名金龍村,成立金龍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安樂村 | ~206 | 村莊 | 寓意村民安居樂業而得名安樂村。清屬通城里十六甲涂家壩。民國年間,屬巫溪縣文峰鄉第二保。1953年得名安樂村,1958更名安樂大隊,1984年改為安樂村…[詳細] |
梓樹村 | ~207 | 村莊 | 以境內一大梓樹得名梓樹村。清屬通城里六甲轄地,民國為巫溪縣第四區田家鄉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保。1949年12月解放,改保為村,仍屬巫溪縣第四區田家…[詳細] |
地名由來:
塘坊鎮因古時驛站塘坊站而得名。
基本介紹:
塘坊有良好的區位條件,青山綠水,天時地利。塘坊鎮地處巫溪縣中部,古為塘坊驛,塘坊因此而得名,所在田家壩是巫溪四壩之一,有“萬畝良田延十里,千棟房屋藏山腳”的美景,東與菱角鎮毗鄰,南與奉節縣竹園鎮相鄰,西與文峰鎮接壤,北與長桂鄉連接,距巫溪縣城31公里,上承紅池壩,下接縣城,是重要的人流、物流節點。
塘坊有良好的交通環境,外暢內聯,四通八達。外聯道路通達,塘坊地處國道渝巫路和古紅快速路主干線,距奉溪高速路17公里,設巫云開高速公路下道口。內聯道路暢通,現有農村公路356公里,人行便道106公里。
塘坊有良好的氣候條件,春花秋月,夏涼冬雪。全鎮平均海拔820米,最高海拔1836米,最低
塘坊鎮聯系電話:023-51563035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屬大寧縣通城里六甲。
1950年5月,由田家鄉更名為塘坊鄉。
1953年9月,劃出石柱、石馬、興隆、楊柳、清水5鄉。
1955年4月,清水、石馬、興隆3鄉及石柱鄉的石柱、龍門2村并為塘坊鄉。
1958年,塘坊鄉更改為塘坊公社。
1961年,塘坊公社析置興隆公社,塘坊公社轄11大隊;后撤公社改為塘坊鄉。
1992年12月,興寨鄉梓樹鄉并入塘坊鄉。
1996年10月,梓樹鄉、興賽鄉先后分出。
2005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