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吳村 | 隸屬:凌笪鎮 |
區劃代碼:341821109206 | 代碼前6位:341821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皖P |
長途區號:0563 | 郵政編碼:24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境內有村莊下吳,據《郎溪縣地名錄》中曰:“位處縣境之北,與縣南吳姓分為上、下。”得名下吳,故得名下吳村村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下吳村,以境內下吳得名。
下吳,據《郎溪縣地名錄》中曰:“位處縣境之東北,與縣南吳姓分成上、下。”因名。
下吳村是我縣最東北的一個村,東、西、北三面與江蘇溧陽、平橋接壤,南面是伍牙山主峰。距鄉政府東北13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轄:麻園、窯場、下吳、油榨、東城、小南莊、馬家塘、流水澗、下關斗、毛灣、大卡、羅市12個自然村。762戶、3015人,耕地面積5052畝。南高北低,呈柳葉狀。丘陵崗地,亞粘黃土,沖畈田,山多田少。
區劃演變,舊時代稱下吳保,解放初期屬凌笪三區,下吳行政村,凌笪區,下吳鄉。1957年成立下吳高級社,1961年成立下吳生產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改稱為下吳村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4年3月,下吳村被命名為第六屆安徽省文明村鎮。
2023年4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認定下吳村為2023年度安徽省美麗宜居村莊。
2022年12月,安徽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公布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下吳村上榜。
2021年1月,下吳村被認定為2020年度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
歷史沿革:
舊時稱下吳保。
解放初期屬凌笪三區下吳行政村;1953年劃鄉建政,改稱下吳鄉;1957年成立下吳高級社;1961年成立崗南人民公社時,成立下吳生產大隊;1983年5月公社改鄉制,改稱下吳村民委員會;2003年11月,撤銷崗南鄉并入凌笪鄉,下吳村隸屬凌笪鄉;2021年1月11日,根據《安徽省民政廳關于同意宣城市撤銷郎溪縣凌笪鄉設立凌笪鎮的批復》(皖民地函〔2021〕6號)文件精神,凌笪鄉撤鄉設鎮,更名
周邊相關:
下吳村附近有石佛山、郎溪明代城墻、福壽島景區、有斐堂、高井廟森林公園、天子湖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郎溪黃金芽、南豐黃酒、鴉山瑞草魁茶、姚村悶醬、佛山酥、侯村蜜棗等特產,有云舞、儺舞(跳五猖)、古南豐徽派本坊小缸釀造技藝、小馬燈、降福會、姚翠榮悶醬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