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集社區 | 隸屬:包公鎮 |
區劃代碼:340122110005 | 代碼前6位:3401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1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以王姓明初遷肥始祖王興隆命名為集市名,得名王興隆集,后簡稱王集,又故得名王集社區居民委員會。
基本介紹:
王集居委會位于店高路邊,全村下轄7個自然村,18個村民組,人口3986人,全村有耕地面積4223畝。
我居全境約8.45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我居現已發展規模種植近2300畝。我居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計劃生育達標率達93%,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初中生升學率達到100%,村主要河道、主要道路綠化率達到90%,河道村莊整潔率達到95%,垃圾集中堆放處理率達到100%,按季財務公開率達到100%。
2012年全年人均收入約7000元。村內共有40戶低保戶,19戶散居五保戶。
我村現有黨員119名,其中貧困黨員3名,35歲以下的
榮譽排行:
2010年9月,王集社區被確定為合肥市第二批市級“一村一品” 專業示范村,主打主品:蔬菜。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隸屬王集鄉;1958年為王集大隊,屬烏龍公社;1962年隸屬王集公社;1963年王集大隊析置孟陶大隊,隸屬不變;1983年體制改革,為王集、孟陶村委會,屬王集鄉;1992年隨王集鄉并入高亮鄉;2006年9月王集、孟陶村委會隨高亮鄉并入包公鎮;2007年王集村委會和孟陶村委會合并成立王集居委會;2011年王集居委會更名為王集社居委,屬包公鎮至今。
周邊相關:
王集社區附近有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長臨古街、包公故里文化園、岱山湖、四頂山、北九華浮槎山等旅游景點,有封缸陳酒、韭菜春卷、公和堂獅子頭、石塘驢巴、梁園小鱉、毛刀魚等特產,有肥東洋蛇燈、廬州大鼓(合肥市肥東縣)、牛門洪拳、巢湖民歌、廬劇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