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包公鎮 | 隸屬:肥東縣 |
區劃代碼:340122110 | 代碼前6位:340122 |
行政區域:安徽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皖A |
長途區號:0551 | 郵政編碼:231600 |
轄區面積:約12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社區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包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包公鎮小包居委會位于包公鎮政府轄區,有19個自然村,39個村民組,有人口5349,1376戶人家,有黨員154位,耕地面積5300多畝,辦公設施齊全,…[詳細] |
闞集社區 | ~002 | 村莊 | 闞集社區居委會位于包公鎮東南部地區,全居常住人口約2900余人,下轄19個居民組、六個自然村莊和一所完整小學。有郵政所和闞集軍糧供應站兩家派出機構。社…[詳細] |
高亮社區 | ~004 | 村莊 | 高亮居委會位于原高亮鄉政府位置,臨靠店高路,全居總人口4200余人,農戶數958戶,村民小組22個,全村有耕地面積6267畝。
我村全境…[詳細] |
王集社區 | ~005 | 村莊 | 王集居委會位于店高路邊,全村下轄7個自然村,18個村民組,人口3986人,全村有耕地面積4223畝。
我居全境約8.45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我…[詳細] |
青春社區 | ~006 | 村莊 | 包公鎮青春村現有16個自然村,30個村民小組,人口3968人,耕地4200畝,勞動力2500人,外出務工經商的1500人左右,黨員117人,(其中預備…[詳細] |
板橋社區 | ~007 | 村莊 | 包公鎮板橋社區由原大戶村、小板橋村兩個行政村合并而來,現有15個自然村,39個村民小組,人口4256人,耕地4732畝,勞動力2700余人,外出務工經…[詳細] |
柏齡社區 | ~010 | 村莊 | 肥東縣包公鎮柏齡村于2008年由原塔山村而成,與巢湖市欄桿集鎮埂隔相鄰,地處丘陵地區,人口2890余人,地域面積約16平方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24個…[詳細] |
赤楊社區 | ~011 | 村莊 | 赤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竹塘社區 | ~012 | 村莊 | 包公鎮竹塘村位于包公鎮東部,現有14個自然村,20個村民組,841戶,2943人,其中黨員54名,女黨員7名。村擁有耕地4106畝,著力發展大棚養殖經…[詳細] |
凈住社區 | ~015 | 村莊 | 凈住村住于包公鎮東南五里處,行政區劃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村民以漢族為主,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705戶,總人口240…[詳細] |
大許社區 | ~016 | 村莊 | 大許社區:位于包公鎮東北面,處在肥東、全椒、巢湖三地交界處,距肥東縣城約35公里,縣道X037過境。有14個自然村、31個村民組。全村共923戶,44…[詳細] |
勝聯社區 | ~018 | 村莊 | 勝聯村位于包公鎮東北,店高路經本村中心點穿過。耕地面積4088畝,林地1813畝,下轄12個自然村,23個村民組,總人口3980余人。 我村全境約8.…[詳細] |
新生社區 | ~019 | 村莊 | 新生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包公社區 | ~020 | 村莊 | 包公社區:由原文集、峴山等2社區于2020年5月合并而來。社區駐地位于包公鎮政府東3.2公里,東鄰巢湖市欄桿鎮,南接本鎮凈住社區,西接本鎮小包社區,北…[詳細] |
棋盤石社區 | ~021 | 村莊 | 棋盤石社區:由原大張、盤石等2社區合并而來。…[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宋代名臣包拯誕生于此,為了紀念他,故得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 包拯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包公鎮轄32個村委會,總面積128.8平方公里,人口5.82萬人,鎮政府駐解集。包公祖籍位于解集鄉小包村,至今尚有花園井、荷花塘、鳳凰橋、衣胞地等古遺址,傳說中的“九墩十三包”在附近山坡上清晰可見;位于大包村的包氏宗祠,剛剛修繕完畢,至今仍保持原有形態。目前,大包村、小包村尚聚集有包公后裔兩三千人。肥東縣組建包公鎮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包公作為歷史文化名人的效應,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2年9月,包公鎮被授予第六屆合肥市文明村鎮稱號。
2020年4月,包公鎮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
2015年4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包公鎮第三屆合肥市文明村鎮稱號。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包公鎮:因宋代名臣包拯誕生于此,為了紀念他,故得名。
歷史沿革:
1955年成立解集鄉;1963年成立解集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解集鄉建制;1992年文集鄉、闞集鄉并入解集鄉;2006年9月解集鄉和高亮鄉合并成立包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