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譚家嶺村 | 隸屬:蘭江街道 |
區劃代碼:330281003201 | 代碼前6位:330281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B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402 |
城鄉分類: | 分類代碼: |
轄區面積:約4.1平方公里 | |
地名由來:
光緒《余姚縣志》作談家嶺。今作譚家嶺,以嶺得名,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譚家嶺村上榜。
2021年12月,寧波市民政局確認譚家嶺村為第四批寧波市完善型農村社區。
2020年11月,譚家嶺村被確定為2021年浙江省電子商務示范村。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譚家嶺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譚家嶺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譚家嶺村位于城區南郊,距街道駐地3.5公里。因舊有譚家嶺,以嶺得名。東南和西南部與梨洲街道唇齒相依,西部和北部與三鳳橋、西郊村、磨刀橋村為鄰。境域面積4.1平方公里,24個自然村分屬49個村民小組,現有住戶1685戶,常住人口4396人,外來人口16877人,是城區南部行政大村。現有耕地面積752畝,山林面積1273.5畝,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3.6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億元,農業總收入5226萬元,村級集體資產5256.36萬元,集體可用資金374.41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9056元,1994年跨入“小康村”,近年來被評為市級三星級民主法治村,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模范村等。現境有西山河
瓜瓞亭位于余姚市蘭江街道譚家嶺村譚家嶺茶場的小山頂上。南北橫穿。瓜瓞亭原為余姚南城四陸門之一的南明門(清乾隆時改稱南溟門)。抗戰時期,南北兩城拆掉全部城墻。邑人邵之傳等特將南溟門城門洞移建至
朱家大廳位于蘭江街道譚家嶺村山樹堰自然村,又稱聚順堂,系明代萬歷四十一年(1613)進士、陜西副使朱瀛達舊居。該宅坐北朝南,由門廳、大廳和兩側廂房組成,用材粗壯,結構簡練,規格較高,富有特色
歷史沿革:
2001年由原譚家嶺、它山廟、孤山三村合并,仍稱譚家嶺村。
1949年為南雷鄉五保、八保、九保;1950年為五村、八村、九村;1956年為明偉鄉楊豐高級社、紅一高級社、紅星高級社;1958年為環城公社南雷管理區;1961年分居城南公社勝利、紅旗、紅星大隊;1981年為城南公社譚家嶺、它山廟、孤山大隊;1983年為城南鄉譚家嶺、它山廟、孤山村;1992年5月劃入余姚鎮城南辦事處;2001年4月境域三村
周邊相關:
譚家嶺村附近有瓜瓞亭、朱家大廳、河姆渡遺址、天下玉苑、丹山赤水、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等旅游景點,有余姚楊梅、余姚榨菜、余姚咸蛋、余姚皮蛋、余姚茭白、余姚甲魚等特產,有余姚剪紙、四明內家拳、余姚土布制作技藝、余姚草編技藝、胡氏中醫外科、余姚筍干菜腌制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