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湖街道 | 隸屬:越城區(濱海新區) |
區劃代碼:330602008 | 代碼前6位:33060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D |
長途區號:0575 | 郵政編碼:312000 |
轄區面積:約2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7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2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華社區 | ~001 | 主城區 | 新華居委會位于市區昌安門外,南臨104國道北復線和杭甬運河,西接紹三線,北接袍江工業區,離市中心3公里左右,陸路交通十分方便。我居委會目前總人口數:2…[詳細] |
則水牌社區 | ~002 | 主城區 |
則水牌居委會位于市區昌安門外,南臨104國道北復線和杭甬運河,西接紹三線,北接袍江工業區,離市中心2公里左右,陸路交通十分方便。我居委會目前總人口…[詳細] |
大則水牌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則水牌村地處紹興市城郊,位于客運中心東面,104國道北復線旁, 是東湖鎮行政區所在地,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根據鎮行政村規模調整,新則水牌村由原會龍村、…[詳細] |
水產社區 | ~004 | 主城區 | 東湖鎮水產村,位于紹興市區北部昌安門外則水牌,104國道線北側,靠近市客運中心,是一個集水產養殖、捕撈和銷售于一體的專業漁業村,也東湖鎮人口第二大村。…[詳細] |
松陵社區 | ~005 | 主城區 | 松陵村位于東湖鎮北部,距紹興市中心約7公里,由樊家埭,南岸畈,后渚浪,松陵季江溇,錢家溇,磨旦溇二村合并組成。全村有828戶,總人口2210人,12個…[詳細] |
香山社區 | ~006 | 主城區 | 香山村地處紹興市城東,香蓮公寓內。香蓮公寓總面積15萬平方米,綜合樓面積10000平方米,幼兒園2200平方米,綠化32000平方米。全村現有住戶37…[詳細] |
白蓮岙村 | ~007 | 主城區 | 白蓮岙村安置于香蓮公寓西區,香蓮公寓位于紹興市人民東路,紹興市高級中學對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有368戶,總人口1085人,5個村民小組,有…[詳細] |
五聯村 | ~201 | 村莊 | 五聯村位于東湖風景區北面,杭甬鐵路以北,是東湖鎮的第三大行政村。全村總戶數757戶,總人口數1834人,其中居民278人。現有村民小組12個,黨員76…[詳細] |
朱尉村 | ~217 | 主城區 | 朱尉村地處城郊結合部、南接104國道北復線、越東路南北貫通、杭甬運河繞村中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典型的城郊村。總耕地面積820畝。主…[詳細] |
永寧村 | ~226 | 城鄉結合區 | 永寧村村位于市區東北,東通大運河,南至湘江蕩,西連杭甬高速接口紹三線,北至斗門鎮洋江村,由原永仁村、永寧村二村合并而成。村設有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詳細] |
浪頭湖村 | ~228 | 城鄉結合區 | 東湖鎮浪頭湖村位于越東路東側,北鄰柏舍村,南接朱尉村,全村共12個村民組,802戶,總人口1990人。全村有耕地1118.3畝,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村…[詳細] |
柏舍村 | ~230 | 城鄉結合區 | 柏舍村位置104國道線以北2.5公里,西靠越東公路,鄰近袍江開發區,全村土地面積共計1.8平方公里。全村現有常住人口1872人,其中;非農人口158人…[詳細] |
后堡村 | ~234 | 村莊 | 一、基本情況
后堡村位于104國道以北3公里,北鄰紹興縣孫端鎮皇甫村、東鄰紹興縣陶堰鎮費墅村、西北面鄰馬山鎮、南面是五和村、是我們東湖鎮的最東北…[詳細] |
大皋埠村 | ~235 | 村莊 |
大皋埠村位于東湖鎮以東,鄰近皋馬公路,由原石瀆、大皋埠二村合并而成,2008年5月行政區域調整,隸屬于東湖鎮。村設有黨總支,有總支委員5名,其中高…[詳細] |
小皋埠村 | ~236 | 城鄉結合區 | 小皋埠村位于市東面,南臨104國道,杭甬運河、皋楊公路依村而過,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全村總面積2.47平方公里,是人口眾多、規模較大的行政村之…[詳細] |
仁瀆村 | ~237 | 村莊 | 仁瀆村地處東湖鎮中心東面,全村共有戶數575戶,人口1467人(其中農業人口1206人,非農業人口261人),有黨員56名,村民代表49名,村民小組長…[詳細] |
楊浜村 | ~238 | 村莊 | 楊浜村位于市區東大門,東鄰小皋埠村,西鄰岑前村,北鄰高平村。由原東莊、工農、楊浜三村合并而成,2008年5月行政區域調整,隸屬于東湖鎮。村設有黨總支,…[詳細] |
五和村 | ~239 | 村莊 | 五和村位于紹興市越城區東湖鎮,在104國道旁,距市中心8公里,杭甬大運河,蕭甬鐵路毗鄰而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集江南水鄉風貌與現代新…[詳細] |
高平村 | ~240 | 村莊 | 高平村位于東湖鎮東北面,由原民主、豐光兩個行政村合并形成,民主、豐光兩村相互連接,東面為豐光村,西面為民主村。村莊南面為農田,西面和北面為河流,東南面…[詳細] |
岑前村 | ~241 | 村莊 | 岑前村地處東湖鎮區域中心,南接104國道,西鄰杭甬大運河,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地域面積2平方公里,共13個村民小組,897戶,2223人。外來…[詳細] |
地名由來:
東湖街道因境內東湖得名。
基本介紹:
越城區東湖鎮位于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東北郊,于2001年8月由原東湖鎮行政區域和原城東鄉的部分行政區域合并后建立,全鎮面積28.5平方公里,轄3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戶數15861戶,人口4.04萬。
東湖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毗連日新月異的紹興市經濟開發區和袍江工業區,杭甬鐵路、104國道、浙東運河橫貫全鎮東西,高速公路連接線穿鎮而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東湖鎮人杰地靈,文化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東湖風景區就座落在這里。據載,古代民工鑿山采石,不斷把山開鑿成千奇百怪的峭壁和深邃莫名的水塘,便構成今日“人間第一盆景”——東湖之雛形。“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風景綺麗風姿綽約的夜
文化旅游:
后廿眼橋位于越城區東湖街道后璜村,年代為清代。后廿眼橋為越城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宋、元、明、清時,屬會稽縣。
民國元年(1912年),屬紹興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第一區、第二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改屬皋埠區、斗門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屬會龍鄉、朱尉鄉、樊吼鄉。
1949年11月,樊吼鄉劃分為樊江鄉、吼山鄉。
1956年,會龍鄉、朱尉鄉歸入城東鄉,樊江鄉歸入皋北鄉。
1958年,城東鄉、東湖鄉并入東湖公社,皋北鄉改屬皋埠公社。
1961年,城東鄉、東
區劃: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濱海新區)·東湖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