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田街道 | 隸屬:永嘉縣 |
區劃代碼:330324007 | 代碼前6位:330324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轄區面積:約3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72萬人 |
人口密度:約995人/平方公里 | |
辦事處地址:千東北路571號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金園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2019年5月設立金園社區居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千石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千石社區于2011年9月成立,千石社區系永嘉縣與溫州市中心的城郊結合部。位于甌江北岸,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南臨104國道,直通金麗溫、甬臺溫高速公路,…[詳細] |
雅林社區 | ~003 | 村莊 | 明朝紳耆積影公,在村周種植花木景色佳麗,村名按義而取名“雅金”,后林姓興旺,改名為雅林![詳細] |
雅村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平原杜山杜尚書途徑,觀其地形毓秀,認定是三弦琴穴地,弦入文雅,故曰雅村![詳細] |
夾里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夾里應天起,官任福建、廣東其職,后期因故還鄉,私造地下兵庫,上設磨坊掩護,下造軍器,四面筑上竹籬,隔離行人,稱隔離,后改稱…[詳細] |
池頭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往昔,村民大多以燒磚瓦為主,磚窯林立,后因陰陽推卜謠傳窯火過猛,有礙地方風水,遂在村頭造池一口以水勊火得名。…[詳細] |
埭下村 | ~201 | 村莊 | 明崇禎五年,張溪人潘洪禹為報父仇,在此招兵買馬,圍寨筑埭,村建埭下,故名。…[詳細] |
鳳嶼村 | ~205 | 村莊 | 三座山形似鳳凰,另有四個山頭像島嶼,故名。…[詳細] |
東聯村 | ~216 | 鎮中心區 | 取意東占岙幾個自然村聯合組村。1949年10月稱黃田鄉東占岙行政村;1961年10月稱黃田公社東占岙生產大隊;1984年稱黃田鄉東占岙村民委員會;19…[詳細] |
新白巖村 | ~219 | 村莊 | 村中一巖,面平坦、色乳白,名曰白面巖,兩村合并為新村,故名。…[詳細] |
蓮浦村 | ~220 | 村莊 | 因種植蓮花,兩村合并,共用“浦”字,故名![詳細] |
楓埠村 | ~221 | 村莊 | 因地處楓埠小學邊,故名。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珠江村、江邊村,設立楓埠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聯豐村 | ~222 | 村莊 | 寓意兩村合并聯合,豐收,故名。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外窯村、嶺下村,設立聯豐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新黃村 | ~223 | 村莊 | 兩村合并,各取一字,故名。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新壽灣村、黃田岙村,設立新黃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表示往昔,這里水利條件差,遇上旱災,田野稻禾焦黃,以黃田名街道。
基本介紹:
黃田街道位于浙江省永嘉縣南部,楠溪江西岸,北臨城南街道,東與三江街道隔江相望,南與江北街道、東甌街道相接,西臨橋下鎮。223省道、104國道、高速溫州繞城北線在境內經過,甬臺溫高鐵在此設永嘉站,交通條件優越。據傳,舊時遇上旱災,田野一片焦黃,故名黃田。街道總面積為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1萬,其中本地人口2.8萬。境內工業發達,以鞋類、小五金為特色產業。
2014黃田街道工業總產值60.1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0%左右),其中規上企業12家,2013年末產值達到35.07億元;另有規模以下企業1700多家,2013年產值達到25.03億元。財政總收入3.26億元,可以說是戶
文化旅游:
隆平寺位于黃田街道上白巖村,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03年,隆平寺列入永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建政為黃田鄉;1958年建立黃田管理區;1961年調整為黃田人民公社;1984年稱黃田鄉;1992年5月東岸鄉黃嶼、嶼門、觀前三村并入黃田鄉,改建黃田鎮;2001年7月,撤銷黃田鎮建制,將黃田鎮的黃嶼、嶼門、觀前三村劃入上塘鎮,其它村劃入甌北鎮;2011年5月,撤銷甌北鎮建制,在原甌北鎮楠溪江大橋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區域內設立黃田街道辦事處。
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