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潘公橋社區 | 隸屬:龍泉街道 |
區劃代碼:330502005003 | 代碼前6位:33050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浙E |
長途區號:0572 | 郵政編碼:313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以著名古橋潘公橋取名,明尚書潘季馴建,故名。
潘季馴(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時良,號印川。湖州府烏程縣(今屬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明朝治理黃河的水利專家,世界水利泰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進士。曾于江西、廣東等地任職。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開始,…… 潘季馴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龍泉街道大通橋潘公橋社區居委會在2012年由原來的大通橋社區和潘公橋合署而成。如今社區東起外環北路,南依龍溪港,西與紫云社區交界,北臨紫云路與外環北路的交界,總面積大約0.85平方公里。現有住戶2042戶,常住人口5788人,現有居民住宅58幢,158個單元。社區工作者7人,主要負責有黨員服務、民政、綜治調解、文體宣傳、城管、社保等多項工作。先后獲得了省充分就業社區、省老齡工作規范化社區、市級文明社區、市衛生先進單位、區“五好”社區黨組織、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區信訪先進等榮譽。
潘公橋社區與華豐社區、祥和社區、潛莊社區、紫云社區、市陌二社區、市陌河社區、學士府社區、白魚潭社區、西白魚潭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原1990年成立潘公橋居委會,2001年和市陌五村合并,2004年改市陌三社區,2008年全部拆遷。
2009年重建后復以“潘公橋”名。
2019年,大通橋社區和潘公橋社區合并后,新社區的名稱為:潘公橋社區。
周邊相關:
潘公橋社區附近有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太湖溇港景區、湖州中國原鄉小鎮、移沿山生態景區、湖州博物館、73011部隊軍史陳列館等旅游景點,有妙西黃桃、太湖風味宴、菱湖白扁豆、震遠同酥糖、丁蓮芳千張包子、太湖百合等特產,有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藝、丁蓮芳、長興百葉龍、蠶桑習俗(掃蠶花地)、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劃: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龍泉街道·潘公橋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