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坦鎮 | 隸屬:文成縣 |
區劃代碼:330328104 | 代碼前6位:330328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浙C |
長途區號:0577 | 郵政編碼:325000 |
轄區面積:約7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樓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新樓村地處黃坦鎮鎮區,現有人口439戶,776人口,外來常住人口300余人,新樓村現有耕地412畝,水田380畝,由于城鎮發展需要,村內大部分土地都列…[詳細] |
前巷村 | ~201 | 村莊 | 前巷村地處黃坦鎮鎮區,與后巷村、沙洋村、新樓村、共宅村接壤,全村406戶,1025人,耕地面積805畝,水田567畝,主要栽植水稻、豆類、蔬菜。全村主…[詳細] |
后巷村 | ~202 | 鎮中心區 | 后巷村位于黃坦鎮鎮區,系黃坦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現有510戶,戶籍人口1003人,外來流動人口525人,耕地面積1172畝,種植水稻、蔬菜、花卉等6…[詳細] |
馱岙民族村 | ~207 | 村莊 | 馱岙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嚴本村 | ~209 | 鎮中心區 | 文成縣黃坦鎮嚴本村,位于黃坦鎮區南沿,現有農戶349戶,人口994人,耕地面積794畝,其中標準農田682畝,林地面積820畝。村中居民主要以水稻種植…[詳細] |
濟下村 | ~211 | 村莊 | 濟下村位于黃坦鎮東南,與黃坦鎮前巷村一山之隔,濟下村莊依濟下河而建,沿河兩岸良田百頃,風景秀麗。濟下村現有農戶374戶,1174人。村內主要產業為生豬…[詳細] |
沙垟村 | ~212 | 村莊 | 村旁有坑溪流過,坑西邊是片沙土田垟。1949年是雅梅鄉沙垟村,1956年改屬黃坦鄉,1958年公社化時,為黃坦管理區沙垟大隊,1961年歸雅梅公社,地…[詳細] |
共宅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共宅村地處黃坦鎮鎮區邊沿,全村由共宅、鳳陽、岙底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306戶,872人口,全村有耕地480畝,林地385畝,水田447畝,2009年全…[詳細] |
周岙村 | ~218 | 村莊 | 周岙村位于王宅社區,人口286戶,共計843人,耕地面積492畝,人均收入7440元。…[詳細] |
依仁村 | ~219 | 村莊 | 依仁村位于王宅社區,人口454戶,共計1405人,耕地面積556畝,人均收入7806元。…[詳細] |
黃垟村 | ~222 | 村莊 | 黃垟村位于黃垟社區,人口221戶,共621人,耕地面積為749畝,人均收入7515元。…[詳細] |
嚴垟村 | ~223 | 村莊 | 嚴垟村位于黃垟社區,人口153戶,共476人,耕地面積為931畝,人均收入7901元。…[詳細] |
底莊民族村 | ~233 | 村莊 | 底莊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塘底垟村 | ~235 | 村莊 | 塘底垟村地處黃坦鎮東南,全村由塘底、巖頭崗、水口、樟山、金竹斜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現有316戶,956人口。現全村有耕地773畝、林地5314畝、水田…[詳細] |
黃西村 | ~236 | 村莊 | 位于黃坦鎮西邊,故名。2004年1月文成縣鄉鎮行政規模調整,根據文成省人民政府文件,文政發【2004】3號文件指示:將原陳盤嶺、高峰下等2個行政村,撤…[詳細] |
云峰村 | ~237 | 鎮鄉結合區 | 云峰村位于王宅社區,人口792戶,共計2241人,耕地面積1302畝,人均收入7443元。…[詳細] |
新峰村 | ~238 | 村莊 | 新峰村位于王宅社區,人口362戶,共計1060人,耕地面積587畝,人均收入7967元。…[詳細] |
稽垟村 | ~240 | 村莊 | 稽垟村地處黃坦鎮東向,與巨嶼鎮、珊溪鎮水庫接壤。全村由支垟、城垟、徐山、包阜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現有757戶,2327人口,全村耕地面積1448畝,其…[詳細] |
新康民族村 | ~241 | 村莊 | 新康民族村位于王宅社區,人口227戶,共715人,耕地面積為374畝,人均收入8107元。…[詳細] |
塘壟民族村 | ~250 | 村莊 | 塘壟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石竹寮民族村 | ~254 | 村莊 | 石竹寮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富康民族村 | ~255 | 村莊 | 富康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培頭民族村 | ~256 | 村莊 | 培頭民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蓮頭村 | ~257 | 村莊 | 蓮頭村位于富岙社區,人口236戶,共計731人,耕地面積619畝,人均收入6455元…[詳細] |
周岙底村 | ~258 | 村莊 | 周岙底村位于富岙社區,人口259戶,共計786人,耕地面積555畝,人均收入7756元。…[詳細] |
富岙村 | ~260 | 村莊 | 富陽(牌坊底曾用名)外邊的山岙里有一座石橋,稱富岙橋。…[詳細] |
云湖村 | ~262 | 村莊 | 因原位于云湖鄉,故名。2019年4月17日龍湖村、包山垟村合并建立云湖村。…[詳細] |
雙合村 | ~263 | 村莊 | 因兩村合并設立,故名雙合。2019年5月9日山后村、占里村合并建立雙合村。…[詳細] |
坑垟村 | ~264 | 村莊 | 坑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江源村 | ~265 | 村莊 | 取垟村、千秋門村、馱加村三村均位于飛云江源頭,故命名為江源村。…[詳細] |
雙溪村 | ~266 | 村莊 | 杜山、高西、石嶺三個村原屬于雙溪鄉,并入云湖鄉,故現將調整合并后的村命名為雙溪村。…[詳細] |
上坪三村 | ~267 | 村莊 | 西北山、上金、上坪三村原屬于匯溪鄉,并入云湖鄉,故現將調整合并后的村命名為上坪三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黃坦本名黃壇,因該地原有一塊黃色大石,形似壇,故而得名后人為書寫方便,改寫成黃坦。
基本介紹:
黃坦鎮 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轄鎮,地處文成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75.8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有人口2.2萬人。鎮所在地海拔320米,東與金爐鄉接壤,東南與巨嶼鎮接壤,南與珊溪鎮接壤,西與云湖鄉接壤,北與富岙鄉接壤,東北與龍川鄉接壤。境內最大的支流為黃坦坑。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是典型的中山丘陵地帶。該鎮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大鎮,苗豬、西瓜是主導農業產業,同時也是浙南、閩北一帶的良種仔豬生產基地。境內有豐富的高嶺土、礦泉水、水力等資源,有花支線公路(花園至支山)、蓋黃線公路(蓋后至黃坦)、黃坦至巖門公路、金沙線公路等四條過境公路。
黃坦是一座發展中的山城,是文成縣工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黃坦鎮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2021年12月,黃坦鎮被命名為2021年浙江省衛生鄉鎮。
文化旅游:
吳成七古寨址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后垟村和金爐鄉金山村交界處。即洞尖山總寨,海拔750多米,四面陡峭絕壁,僅二小道可通,遠處為連綿起伏的山巒。寨基分上、中、下三級,現殘留城墻一段,石砌,約高一米。
金山節孝坊位于黃坦鎮黃坦鎮上坪三村,因珊溪水利樞紐之故,1999年搬遷至此。坐西朝東偏南,建于民國十一年(1922),用青石質,表面磨光,精雕細刻,立面四柱三間,柱頭各蹲石獅一尊。明間六米,
鐘氏宗祠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培頭村,坐西北朝東南,始建于清乾隆戊子年(1768),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擴大規模重建。現由頭門、戲臺、廊廂、正廳組成。頭門五間,明間后側置戲臺,呈方形,柱頭牛
棲真寺位于文成縣黃坦鎮嚴土本村。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北宋治平四年(1067)擴建,元、明、清幾經修建,后毀,僅存山門和僧房。1990年當地人集資重建,中軸線上建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
鄭氏小宗祠位于文成縣黃坦鎮蓮頭村,坐西北朝東南,由門臺、正廳及兩廂樓組成合院式清晚期建筑。門臺單間,中置木門。天井中間設甬道,由條形花崗巖石鋪設。正廳建于塊石壘砌的臺基上,面闊五開間,屋面平
歷史沿革:
明、清屬青田縣八外都。
清宣統元年(1909)設黃坦鄉,屬青田縣。
1930年分屬雅梅、王宅、富岙3鄉。
1947年雅梅、王宅2鄉合并,重置黃坦鄉。
1948年劃歸文成縣,改設黃坦鎮,并為縣政府駐地。
1949年分設雅梅鄉、王宅鄉。
1956年王宅、雅梅、里嶺3鄉合并為黃坦鄉;1958年改設黃坦大隊。
1959年又改為黃坦管理區。
1961年分設雅梅、王宅2公社。
1992年復設黃坦鎮。
2011年云湖鄉、富岙鄉并入